近日,一位“长得像金喜善”的年轻女壁画修复师在朋友圈刷屏。
之后,是舆论反转的尴尬。不少文博专业人士撰文质疑这位修复师的壁画修复水平,提出修复之后壁画人物脸部的线条比例走样、颜色深浅不一、原本断线的地方也被连接起来等问题。这一事件,以山西广胜寺官方发布声明,宣称这位“网红”壁画师并非修复公司的正式员工,而是“实习生”,现已离开该公司而告终。
颜值之外,才是中国文物修复乃至整个文保工作的“真问题”。
首先,是专业人才的匮乏。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壁画修复这种对技术性要求极高的复杂工作更应如此。之所以最后会被一个“实习生”搞砸,归根结底是因为专业修复人才太过稀缺。目前,尽管国内有些高校已经开办了文物保护和修复专业,但较之于庞大的文物数量以及相关工作的广泛涉及面,人才的供给仍然严重不足。
其次,是相关普及工作的不足。这位年轻女孩之所以获得巨大的关注,一方面固然是因为颜值高,在这个“看脸的时代”容易脱颖而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文物修复对普通公众来说,实在太过神秘,太过陌生。一个长相甜美的女孩从事如此高冷的工作,两相对照,自然形成了“反差萌”。
前些时候热播的《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在九后当中引起极大反响的纪录片,生动地反映了故宫文物修复工作者的生存状态,将文物修复去神秘化,使之更接地气。
实际上,放眼发达国家,文博的普及传播早已蔚为大观,尤其是日本,不仅花样繁多,涉及动漫、影视、通俗读物等,而且得到了权威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确保质量过硬。这些都值得我们加以学习、借鉴。这些必不可少的工作,本来就对从业者的热情、兴趣有着很高的要求,如果不在传播上改进的话,又谈何吸引有志于此的年轻人呢?
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当下中国作为一个坐拥悠久历史文化和诸多文物古迹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政府部门如何全面、系统地制订相应政策,社会公众如何理性、得体地对待相关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地思考。
文物修复师大可“网红”,而文物修复这项“网不红”的事业,则需要得到长久的支持和关注。
http://www.dxsbao.com/art/1298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