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发表文章《“四大名著”适合孩子阅读吗?》,认为四大名著以及一些国外经典不适合孩子看,引发网友热烈讨论。秦春华在文章中表示,四大名著或许并不适合孩子阅读。这些文学经典的确是经典,“但都是成年人的经典,并不是孩子的经典。不是所有年龄阶段的人都应该阅读同样的经典。”
这其实反映出部分家长给孩子选择读物的焦虑,一些家长或许正在考虑是不是给孩子买四大名著,让孩子阅读。而秦春华老师给出自己指导孩子的个体体验。有的媒体开始讨论,孩子读“四大名著”好不好,该多读经典名著,还是读现代文,这某种程度是一个伪命题。我国孩子阅读的真实现状是,大多数并不读“四大名著”,而“四大名著”适合不适合孩子阅读的真问题是,我国没有图书分级制度,导致家长在选择图书时,充满困惑,从“名著”角度觉得适合,而从内容角度却又觉得不适合,如何按图书内容对图书分级,以便家长对孩子阅读进行指导,这是我国给孩子营造健康阅读环境需要直面的问题。
从我国学生的阅读实践看,很多孩子除了课本上学了几篇从“四大名著”选的文章之外,根本就没有再读“四大名著”,也没有任何专家说过“四大名著”全部适合孩子阅读,孩子一定要阅读。一项针对大学生阅读的调查显示,人文类书籍并不是大学生的热门选择,选择看《红楼梦》、《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等名著以及《美的历程》等人文书籍的同学仅占总量的10%左右。这是针对大学生的调查,而大学的阅读经验应该覆盖了中小学,换言之,在幼儿园、小学阶段,阅读四大名著的很少。
在这种情况下,讨论孩子读传统经典好还是现代优秀著作好,多少显得有些矫情——很多孩子压根就不读“四大名著”原著。而且,我国中小学教材也只是从“四大名著”中各选择了几篇,现代文的比重远高于传统经典。孩子阅读什么内容,不能一概而论,不能简单地认为多读经典名著就好,或者多读经典名著就不好,在孩子幼年阶段,阅读主要在于培养孩子的兴趣,而到了初高中阶段,则主要在于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所有适合孩子阅读,能培养兴趣的读物,孩子都可以阅读,而且,涉猎越广泛越可拓宽孩子的视野。
对于孩子的阅读,家长应该起阅读辅导作用。当前的问题是,我国没有建立图书分级制度,于是家长不知道图书的内容是否适合孩子,往往只是用是否经典来判断,但是否经典并非判断图书适合孩子阅读的尺度——经典的图书,也有充满色情、暴力的内容,这适合成人阅读,而并不适合孩子阅读。要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给图书分级很重要,这既可保障成年人的阅读权利,也可给未成年人健康的阅读环境。在我国,经常出现的问题是,由于没有分级制度,为保护未成年不让某些图书出版,或者下架某些图书,会影响到成年人的阅读权利,比如,某地书店在出现学生自杀事件后,下架了死亡笔记这类图书。在这种情况下,图书出版就打擦边球,而给孩子选择的图书,也经常充满争议。对图书(以及影视、游戏等)进行分级,舆论呼吁了多年,这需要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而在没有图书分级制度的背景下,家长则要起到给图书“定级”的作用,有的图书孩子完全不能阅读(包括充满色情暴力的动漫读物,以及灌输消极价值观的图书),有的图书需要父母指导阅读,还有的孩子可独立阅读,对于“四大名著”是否适合孩子阅读,应该从图书“分级”角度审视,不独四大名著如此,所有图书都如此。对于孩子不能阅读的图书,家长应当禁止;对于需要在家长陪伴、解读下阅读的图书,则需要家长认真陪伴指导;而对于孩子完全可以独立阅读的图书,家长则应该把选择图书的权利更多地交给孩子,由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图书阅读,不必给孩子设置限制。
熊丙奇
http://www.dxsbao.com/art/133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