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再访潮汕,探寻贝雕重生之路

来源:大学生网报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作者:朱凯蓉

“2008年的时候,我在博物馆上班,因为职业敏感,我对民间工艺品有特别的关注。当同事告诉我有一幅七十年代的工艺品时,我出于好奇心,就去看了看,从此迷上了这门濒临失传的民间工艺…….”在贝雕收藏家卢湘莹女士家里,她向一群大学生讲述自己与贝雕结下不解之缘的历程。7月18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第二届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的十三名成员来到了汕头潮阳,这是他们与贝雕的初次相遇,本次实践的主题是“涅槃重生,再续前缘”,希望通过实地调研开展实践活动,继续推动海门贝雕的发展。

记录贝雕的前世今生

此次的调研活动的成果展现形式继承了第一届的双语推文和双语纪录片,第一届的主要目的是宣传,第二届则着重推动贝雕重获新生。潮汕贝雕一直以来没有一本成册的资料介绍,所以第二届的队员在记录和宣传手段上增加为潮汕贝雕制作电子期刊的内容。在卢湘莹女士的支持下,摄影小组两度对其藏品进行拍摄,他们整理了一处专门拍摄贝雕作品的小场地,丈量尺寸、记录数据、掌镜拍摄,有条不紊地完成了拍摄任务。

期刊小组的队员还根据卢湘莹女士和广东末代贝雕艺人林汉桂的口述资料,认真地整理了资料,尽管由于行程的关系无法直接拍摄贝雕的制作工序,但他们将另寻时机进行补拍,通过努力,填补潮汕贝雕在文献上的空白。

一份因缘而生的使命担当

在贝雕画的鉴赏上,卢湘莹女士对贝雕画的历史、产地、画中的意境进行了讲解。卢女士提到:“如果丢弃了贝雕,我们的文化就将断层,以后的人也无法研究贝雕。”一开始,她只是因为觉得贝雕好看而收藏,但当她越沉迷其中,她就越想了解贝雕背后的理论知识,内心的使命感也越发强烈,决心将贝雕艺术传承延续下去,做贝雕的“守护者”。

“为什么将收藏室命名为贝丘斋?”,面对队员们的疑问,卢湘莹女士是这样解释道,她出生于潮州陈桥,在80年代的时候,考古队伍在陈桥发现了除了陶片外,还有大量的贝丘层,并命名为陈桥贝丘的文化遗址,这也就是“贝丘斋”的来由,冥冥之中,她与贝雕似乎有着注定的缘分。

几天下来,队员们对卢女士都产生了深厚的感情,都亲切地称她“湘莹姐”。正是因为贝雕,才让互不相识的人可以相遇相知,结下缘分。

66.jpg

图一:卢湘莹女士在讲解贝雕画

烈日下的街头“探贝人”

第二届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深入了解贝雕的历史,提出了为海门贝雕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想法。为知晓当地居民对贝雕的了解程度,以及对贝雕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支持力度,实践队员们走访至各个街道,从十几岁的年轻人到六十几岁的老人都进行了讲解与访问,在街头访问的过程中,队员们也真切感受到海门民众对贝雕艺术发扬光大的期望。在采访过程中,一位中学生对实践队员说,她希望有一天家中也能挂上一幅美丽贝雕画!

这是一年中最酷热的季节,队员们顶着烈日开展走访,尽管有人冷漠相对,有人报以质疑,但是更多的,大家听到了支持和赞许的声音,一下子疲劳如烟四散,更加热情高涨。

77.jpg

图二:队员在进行街头访问

非遗之行 始于足下

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路漫长艰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经过多日努力,实践队两次探访潮阳文化馆,希望能够留住更多海门贝雕的印记。翁木顺馆长对为海门贝雕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想法非常认同,他为队员们介绍了申报非遗的步骤及需要提供了相关材料,并建议在推广贝雕的过程中应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以及专门拍摄关于贝雕历史发展和制作工序的纪录片,从根本上保护海门贝雕艺术。最后,馆长对大学生热心于地方传统工艺的保护行为表示感谢,给予队员们一份书面感谢信。传统文化的保护不仅需要政府的推动,更多的是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

88.jpg

图三: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与陈股长、翁馆长合照

做贝雕艺术的守护者

“贝雕与其他手工艺不同的地方,在于贝壳可以再生,不会浪费。”深圳贝壳红实业有限公司的陈新峰先生在与队员的交谈中,提到了贝雕的特殊之处。他本人对贝壳情有独钟,也因此对贝壳塑造的工艺品有特殊的感情,同时因为陈新峰先生是潮汕人,也希望为挽救家乡日渐式微的传统工艺出一份力。

连续多日的社会实践中,广东末代贝雕艺人林汉桂先生的一句话深深地感动着大家:“手艺人需要有社会责任感,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来承担起复兴工艺的责任!”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接近尾声,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的成员们表示,将继续做海门贝雕的守护者,继续推动贝雕的复兴。海门贝雕在经历重重磨难之后仍保持着自身的光彩,岁月和时光没有褪去它的色彩,而是增加了它的韵味。涅槃重生需要走漫长道路,但有你我的守护,海门贝雕艺术定会绽放绚烂的花朵。

文:朱凯蓉

图: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

校稿:卢湘莹

指导老师:陈绮雯

2018年8月11日

外国语学院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供稿

http://www.dxsbao.com/art/1341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师本2301班举行教师节感恩活动

9月10日,晨曦初照,第四十个教师节的序幕缓缓拉开。这是一个属于我们全体师生共庆的节日,在此之际,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

湘潭大学三院联办2024年第2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

2024年9月14日,湘潭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学院及环境与资源学院联合,于南山八阶梯教室举办2024年第2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旨在强…

军训特辑|迷彩青春,热血铸魂 ——2024级人文学子军训进行时!

骄阳似火,青春如歌。9月9日,人文学院2024级新生正式开始军训生活。军训场上,整齐的队列、嘹亮的口号、坚定的步伐,构成了一…

卓越人文|叶诚楷:坚持目标导向,注重全面发展

叶诚楷,中共党员,人文学院2020级社会学专业本科生,曾任福州大学学生社会调查协会会长、人文学院视觉传媒部副部长、2020级社…

卓越人文|黄媛婷:披荆斩棘,前景可期

黄媛婷,2020级应用心理学本科生,曾任班级团支书、心理学系学生助教、人文学院团委办公室副主任、心理服务部副部长,协助学…

最新发布

坚守信仰忆井冈,青春建功新时代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井冈山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大连理工大学信仰行者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江西南昌、井冈山等地考察调研,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体悟井冈山精神的丰富内涵。 …
爱海及贝品韵味,保护贝艺志前行 ——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赴深圳贝壳红有限公司调研贝
车水马龙的深圳,怀揣着探访贝展的热情,于晨光熹微,我们出发。优雅的格调、现代的设计,穿行走道间,如同等待拆开礼物的孩童,我们一步步接近这场海洋贝壳的神秘世界。8月2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第二届雕情贝艺 …
中大新华学子走进广西珊瑚镇第一小学鱼跃支教,聆听小学生的心声!
(通讯员 李霞 余凌珊)雨露尚存,山谷的风吹散了暑气。7月23日上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梦飞扬志愿服务队第一分队按照原定计划开展为期五天的支教。学生们依次有序地来到学校,队员们分批为他们安排座位。随后 …
安徽财经大学学子访共青团蚌埠市委:助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为了解各有关部门在开展留守儿童帮扶工作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安徽财经大学“情暖童心”关爱留守儿童实践团于7月6日前往蚌埠市团市委对留守儿童现状进行调研。…
广东高校学子于湛江客路村开展义教,助力精准扶贫
“这个字怎么读?在这首诗中,作者是什么样的感受?”“大哥哥,这个魔术怎么变的?教我好吗?”面对孩子们脸上的渴望和好奇的表情,广东医科大学红土情三下乡志愿服务队的队友感受到了沉重的责任。“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一定要尽我们所能去教这些孩子!”梁翠钗队长坚定地…
妙趣横生:送给孩子们一个游戏乐园
“阳光比赛,童心常在”,为了增强孩子们课余生活的趣味性,增进与孩子们之间的友谊,鼓励孩子们大胆去竞技,学会公平、公正比赛的准则,7月18号下午,红土情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举办了一场充满童趣的室内趣味游戏比赛。…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三下乡:深入调研西吉县畜牧业发展现状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三下乡:深入调研西吉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大学生网报西吉县8月19号电(通讯员 卢瑞宝 龚学磊)为了深入贯彻党对畜牧业的“十三五”发展规划,把握“改进传统畜牧业,促进机械化生产”两个方向 …
茫茫支教梦,代代薪火情——大连理工大学薪火支教团赴山西吕梁
大连理工大学薪火支教团8月22日讯】(通讯员:王钰奇)   四年前,薪火将希望的种子播撒在吕梁,一直以来自强社、薪火支教团便砥砺前行,今年暑假来自全国各地的14位薪火队员于7月30日—8月6日又一次扬帆启航,赴山西吕梁进行短期支教活动。…
安徽学子赴阜南、临泉 传播十九大新思想
  中国柳编之乡,三国吕蒙故里。阜南县素有“名优特产县”、“天然资源库”之称,是中国粮食生产大县、全国唯一的农业(林业)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县,安徽省林业十强县、文化先进县。7月8日至7月15日,安徽理工大 …
“永衡之心”赴雄安新区调研团结束调研
8月21日,“永衡之心”赴雄安新区调研团队正式结束了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整理资料、交流讨论来回顾雄安之旅,团队成员都认为不虚此行。山东大学“永衡之心”赴雄安调研团于8月中旬前往雄安新区,“人才需求”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