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贴切地指出了教育的内容及教师对学生人生的引导作用。似乎,教学就只是这么简单,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起着莫大的作用。然而,新时代的来临却让这种观点屡屡遭受争议,显示其已落伍,时代急需一场教学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传统教学中,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关系。此种关系下,以教为中心,学围着教转,教师变成了课堂的主宰者,教师是一个有丰富知识经验的宝库,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也只能学什么,没有教师学生就无法学到什么;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怎么教怎么学,不教就不学,学生没能有自主、创造的机会。在这种教学关系下,学生只能围着老师转,无法独立学习,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被埋没、被打压,难以促进学生发展,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现代涌出许多讨论教与学关系的理论,如学生中心论、主导主体论、双主体论等。学生中心论,强调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起辅助作用,与传统的教学关系截然相反,但是轻视了教师的作用,难以很好的传授吸收知识。主导主体论,即教师起主导作用,而以学生为主体,这种观点同样看到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是过分强调教师是社会的代表,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而且主导和支配未必合理,如一言堂、限制学生超越“标准”答案等现象更会限制学生的发展,错误的主导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深重。双主体论,人为地将教与学割裂开来,提倡教与学双主体,结果可能比单一主体还没有效果。这些理论都有其进步之处,但并不能很好的概括教育学的关系,都有其偏颇之处,不过都注意到了学生的主体性。
现在的趋势是,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既是教育的客体也是学习的主体,还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受重视,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只有深入领会并努力践行社会发展要求,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而现代信息双向交流,教育者在施教的同时也得不断地向教育对象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受教育者接受教师的教育,但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接受、消化,才能起作用。不能单单重视其中一个,教与学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教学活动中,并不总是同阶段同年龄的人,小学生、中学生思想阶段不一样,一个更为依赖教师,一个更倾向发挥自主性;新生与老生,一个自主自觉性稍差,需要教师关注引导,一个能动性强,喜欢独立思考。不同阶段不同人群所适宜的并不一样,不适合一种确定式的教学关系,我们需要看到他是动态发展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过程,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学生学习能力从小到大的增长,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相反方向变化,最后是学生完全的独立,教师作用告终。
教与学,学生主体性重要度不可否认,甚至越来越重要,却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全部要求发挥学生主体性,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重视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客观条件,达到教学相长的境界。
http://www.dxsbao.com/art/1374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