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不做设计,意大利本身就是设计。想了解意大利设计就要了解意大利的结构,想了解意大利也必须要了解意大利设计。”
——意大利驻华大使谢国谊
意大利设计与工业生产的关系?
意大利设计和工业生产是两种自由交织的活动,但从未合二为一。两者交织的结果是形成了一种可以激发两个不同领域潜能的运作方式,他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磁场,体现出意大利设计的核心竞争力。
展览的主题反应的就是这两个领域的交织:工业生产从自发试验和设计中汲取养分,而设计活动则在一个开放的工业系统之内进行,这种模式在意大利非常普遍。
意大利设计和工业生产的交织催生了一种非常灵活的生产方式,引发了设计“语言”的持续性革新。在这个专营市场和全球竞争的时代,这两个领域构成了意大利设计整体规划发展的重要因素。
意大利设计的内在逻辑并不是“设计美观的实用产品”,而是“设计人们需求的东西来表达和展现美”。
一、为生态而设计
环境保护问题、生态可持续发展、降低能源消耗、回收利用产品,这些都是当代工业必须面对的前沿问题。在这种语境下,意大利设计师不是单纯地从技术层面考虑如何节约能源、回收利用,或者把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而是主动地肩负起一种新的责任,把环境危机当成一次彻底更新产品美学和功能的机会,即开发利用新型环保材料,构思设计新款适用产品,尽力避免以环境单一化为代价来换取文化的进步。
环保是设计领域永不过时的话题。意大利设计领域在生态系统方面不断的进行尝试和努力,比如展览中通过“水箱-衣橱-水生植物过滤再循环”的植物洗衣机;通过改变回收塑料制品的形状和功能赋予其新含义而设计了“流星”落地灯;再如利用阳光消毒法,从设计上针对无干净饮用水人群设计且低成本的“阳光瓶”。有的虽然只是概念设计,蕴含着极大的人文主义关怀和细节的可推敲性。
二、新技术与新材料应用
设计所承担的文化和社会责任之一就是“驯服”新技术,将那些已经开发但尚未利用的技术成果应用到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这种意义上,设计本身成为充分阐释技术成果的过程,在技术革新和款型创新之间寻找最好的结合点。
通过高超制作工艺跨越材质与重量的障碍,吉奥庞蒂通过他的设计语言给予超轻椅现代性;以膨胀为概念,空气也成为了设计的一部分的“Up”系列安乐椅;利用航空技术可折叠与内置收纳的变速自行车;利用新技术营造新光源的“蘑菇”灯……它们都通过技术发现设计潜能,通过技术来实现古典工艺。
三、设计与实现
试制尚处于研发阶段的新产品,并对其是否值得投入生产进行评估。这些小型手工生产中心在意大利工业生产中居于核心位置。尽管有些模型无缘批量生产,但因其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和创新性,也会作为珍贵资源载入史册,珍藏于博物馆,以备将来新产品开发之参照。
如丹尼斯•桑塔卡拉“横向咖啡壶”之类的设计,虽然并未投入生产,但因其具有非凡的革命意义,同样也成了值得收存的博物馆藏品。
四、设计的个性表达
不断探索新的设计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一直是意大利设计的重要特征。为了应对消费模式和大众口味急剧分化的挑战,“新意大利设计”挣脱了已经无法令人兴奋的标准化窠臼,转而开启了旨在满足个性需求的语言和形式的创新。在寻找“新语言”的同时也是寻找新的生产方式的过程,这让意大利设计最先适应了新的市场环境。
从防止人们在打电话花费过长时间的鞍座、对当代设计的价值反思的“阿育王”落地灯、阿莱西公司保函新设计语言的圆锥咖啡壶、自然与工业结合的“家庭宠物”系列座椅……它们不同于常规设计,虽然处于不同时代,但对新设计语言的探索不曾停歇。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
五、设计与个性定制
随着工业革命为产品的批量化生产带来了技术的可能,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开始追求个性。意大利设计师们也对现代主义和功能主义毫无节制的滥用呈现惫态,他们听过各种流派运动进行了种种尝试,试图将自己的风格注入产品,同时企业希望对产品注入高文化,推动了个性定制的发展。
六、手工艺的魅力
早在20世纪初,意大利就启动了手工艺与工业生产之间富有成效的合作,并在随后的几十年内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意大利的传统工艺与设计无界,且由于当时执政者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受北欧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师对传统材料的精妙应用,使得意大利设计在独特文化背景和雄厚工业基础下茁壮成长。这在今天依然是意大利设计最为突出的特质。
从吉奥•庞蒂设计的“起舞”糖果盒和“花手”、萨尔瓦托雷•菲拉格慕设计的“隐形凉鞋”、伊拉莉亚•马雷利设计的“马铃薯条碗”、雅各布•弗戈基尼设计的“闪光型号A”吊灯等,虽然都属于现代工业设计,但依然保留了意大利传统手工工艺的某种特质。使产品看起来就像是高级手工艺设计精品。
七、小批量、大价值
50年代的意大利建立了独特的设计文化体系:设计行业与设计运作浑然一体,设计师和中小型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且以顾问方式介入生产,在意大利成就了一种独具特色和传统的小批量生产方式。这种独有的生产文化不是太过在意大众市场的开拓,而是注重在自身有限的生产规模下,尽力满足小众市场的需求。
随着企业设计意识的不断增强,出现了像阿莱西公司那样的小批量高设计,产品而言如完全手工绘制加工可惜没有实现批量化生产的“托盘”、全部可拆卸的“盒子”座椅、空前创新性完全可以实现根据个性化需求进行特殊定制的“AEO”安乐椅、工业生产与手工艺相结合,独一无二的“思想者”椅等实验性设计,引领了新兴商品的发展趋势,完全可以实现根据个性化需求进行特殊定制,充当了审美时尚的风向标。
八、限量策略
限量生产伴随着版画市场的产生而产生,原本指艺术品的限量复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设计领域内的限量生产也得到了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工业化生产转移到了非欧洲国家。在这种背景下,限量生产既是对产量的管控,也是对“意大利制造”真实性的承诺。一些大品牌也采用了限量生产策略,从而提高那些小批量产品在市场上的辨识度。
比亚乔公司生产的蜜蜂系列三轮摩托车成功地实施了限量生产战略。此外,乔•科伦博设计的多功能椅、恩佐•马里设计的玩具“16个动物”、南达•维戈为咖啡屋设计的“2+”椅子、安娜•吉利设计的“Cro花瓶”等,也都不失为限量策略运用的上佳案例。
九、创意惊喜与批量生产
意大利设计分为对应于大批量和定制生产的两个不同类型,它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而且经常会互换角色。设计师的创意和开放的外部工业文化形成互动与对话,一般情况下,产品都会不出所料地按规划进行生产与销售,但有时也可能收获意外惊喜,即定制产品因大受欢迎而变为大批量生产的畅销品。意大利设计具有的这种特性被称为“核心竞争力”:个人的自由研发和大批量生产、小批量生产、定制生产革新相结合,形成充满活力的运作机制。
在电影《卡萨布兰卡》中彰显演员亨弗莱•鲍嘉魅力的“波尔萨利诺帽”、因在电影《罗马假日》里成为演员赫本的坐骑而名声大噪“黄蜂”摩托车、从《悲惨世界》里汲取灵感而设计的“日食”台灯,“邦波”吧凳、摩卡咖啡壶、以及被卢浮宫收藏的“月球靴”等,都是既能被博物馆收藏又能在市场畅销的经典产品。
十、定制设计的双重性
意大利设计之所以取得成功和广受欢迎,关键在于它虽可用之于大批量生产,但又显得像一个特定设计或定制产品,在整个商品环境和特定背景下,总能凸显自己的独特风格。当前,意大利设计超越了全球化市场的概念,即所有设计产品既可批量生产,同时也是定制生产,反之亦然。
例如,尽管法拉利为参加F1赛车比赛制造的车型为批量生产,但在市场上则是以真正的定制产品角色出现的。
十一、设计和再设计
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对生产线进行个性化设置,这一直是意大利设计的“乌托邦”梦想之一。随着对先进科技的运用,大批量生产进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按照传统的设计流程,大批量产品一旦投产,也就意味着一项设计活动的终结,而今则在整个流程后期再度形成了新的研发阶段,即通过再设计对产品进行多样化加工,以实现产品的个性化。
亚历山德罗•门迪尼设计的汤盆“妖怪”、保罗•乌利安和莫莱诺•拉蒂设计的花瓶“内向”、尤金妮亚•摩尔布尔格和索菲亚•古根贝格尔设计的“另一种鞋子”等,全都鼓励消费者在原始设计基础上,重新设计自己理想中的款式,生产者则可即时将其设想变为现实。这样的互动性也有利于设计更好的改良。
从环境保护的生态设计、新技术与新材料应用到设计的个性表达与小批量生产的应用,实验性一直是意大利设计的真实写照。
相较于欧洲其他国家来而言,意大利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背景非常特殊。显然,以德国格罗佩斯和法国勒柯布西耶为核心的这套现代主义思想体系,即使有着强有力切不可辩驳的理论根基,却并不适用于调教独特文化背景和工业基础的意大利设计。因为没有统一可循的参照模式,“生活在现代”实际意味着难以确定的存在状态,这就要求人们永无止境地去探索未知,而家具、装饰和室内日用品向来都是其“不断探索”的对象。
在这种“不断探索”的状态下,设计师和企业家自然而然地开拓了自己的道路——从早期即使理性主义运动与世纪风格运动相互竞争却都不抛弃对传统的尊重到后期设计行业浑然一体。一方面设计批评家和设计师的身份常常重叠,设计师以顾问方式介入生产,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他们的个性发挥空间。另一方面,设计师企业家身份重叠,设计师创办生产企业,工程企业家参与产品设计,行业无界。这样独特的设计文化体系共同成就了享誉世界的“意大利设计”。
在找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非常有意思的一点,那就是意大利虽然设计历史较为长久,也有着浓厚的艺术底蕴,却与同时期德国等国相比没有完整的工业设计教育体系,意大利早期的产品设计大部分是由当时卓越的建筑师完成的——二战后技术的发展和产品需求的激增,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大量其他行业设计师的跨界。建筑师受传统理性主义熏陶,使得他们理性严谨并对产品中复杂的技术要素熟悉,并易将自身风格融入产品。没有学院派教育封闭的设计思维,跨界设计师本身拥有的理性的设计技能,在与企业合作中学习具体的行业知识,使得意大利设计极具个性、浪漫,甚至有些荒诞怪异,但它又对设计格外认真。
我们是可以从中学习到些什么的,莫名的觉得现在国内的工业设计与二战后意大利有些相像,由建筑师所代表的理性设计师和在意大利几百年来孕育的艺术底蕴所做的产品设计和国内部分高校理科生与艺术生共同来做产品设计的组合其实很相似,我们需要努力的事太多太多,除自身之外整个设计的大环境也需要改善,好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设计对产业的升级引领作用。古人常说以史为鉴,设计史便是我们很好的前车之鉴,期待我们有着更好的发展。
参考资料:国博创意改变生活——意大利设计艺术展
国博创意改变生活——意大利设计艺术展 微信导览
《意大利设计史》
http://www.dxsbao.com/art/13804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