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未觉得自己真正的孤独过,看过这本书,我才发现,我从未真正的了解孤独过。
一直以来,作为一枚独生子女,单独就是我的标签,小学的时候几乎不觉得,身边的同学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我们在同学中间找朋友,一起庆祝生日,互相送礼物,分享偶尔出差的爸妈带回来的新鲜小玩意,放学了去同学家写作业,或者,同学来你家偶尔借住……厂里的小区就好像一个大家庭,内心从未走远。上中学,为了所谓的好学校,开始去了离家较远的城市中心,身边的同学渐渐也有从农村来的好学生,那时也未觉得孤独,同桌或者前后座就像一个小小的蜂巢,可以满足我所有的情感需求。直到大学,背井离乡的去了南京,第一次察觉到了南北文化的差异,第一次察觉到了孤独,那种孤独,不是一群人熙熙攘攘的在宿舍里的孤独,而是当我在周边偶尔看到家乡的痕迹,而无人应和的孤独,就如同,是饺子而不是菜肉大馄饨的,那种只能在心里默默欣喜的孤独……
而这,“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孤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孤独。
大学毕业,去魔都工作,小心翼翼的打拼,小心翼翼的揣摩,小心翼翼的探索,对于这个圈子,对于职场人的身份,对于这个接纳度扑朔迷离的城市,那时的我,仍然学习着找到自己的节奏,可以在上海博物馆的官窑上找到安慰,却从未想过恋爱,可见未曾真的孤独。
然后回到我的城市——西安,经过了几年的远离,才发现当年一起分享情感故事的小伙伴们早已有了各自的生活圈子,我第一次在我自己的城市感到孤独,为我听不出口音的普通话感到羞赧,在夹缝中,亦不是真的孤独。
今天,我已然为人妻为人母,父母健在,可惜Y先生的工作性质常年驻外,孤独吗?孤单算有,不是孩子生病的时候,不是儿童节或者孩子生日他不在家的时候,而是在每个周五的黄昏,下班的时候一个人回家路上,看着夕阳一点点的暗下去,那个好想有人陪伴的时候……
说回这本书,书里21个小故事,有21颗孤独的灵魂,这些灵魂的孤独,仿佛童话里温暖的心,逐渐冷却,化作血水,浇灌出了最为艳丽亦最为寂寞的玫瑰,那种我如何开口,只有眼泪,甚至,我一脸平静,或者我笑着,然而,我没有心了……
最为可贵的是《世界文学》,诚如书中所言,我确实从文字中感受到从容、宁静和缓慢的美好。合上书,我发现那颗感受孤独的心又回来了,更多地是一种自由,孤独,尽管是一种悲伤又负面的情绪,可是,孤独一直都是我自己的事,这样说来,我又自由了呢。
http://www.dxsbao.com/art/1380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