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秋天,我将相思藏进枫叶

来源:山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 作者:山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

 秋天,我将相思藏进枫叶
  为它涂染一抹红润
  再把叶脉夹进
  夹进我心爱的日记里
  
  秋天,我让相思流浪
  仿如秋天屋檐上那鸟儿的阵阵凄鸣
  
  秋夜,我让月辉如水
  孤单的听花和影子低语
  
  我让我的目光远行
  寻找你消失的身影
  我用思绪翻阅着日子
  走不出你编织的梦境
  
  你在我身上种下一粒种子
  生长出寂寞的诗行
  你用我心碎的记忆
  浇灌它发芽的身躯
  
  夏天渐渐远去
  思念在秋天里凝聚
  凝聚成甜香的果实
  等着你
  品尝最甜蜜的爱意

http://www.dxsbao.com/art/138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马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锦鲤游出致富路 乡村振兴绘新卷”社会实践活

【马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锦鲤游出致富路乡村振兴绘新卷”社会实践活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响应山东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号召,2月15日聊城大学马克思主…… 前程似“锦”服务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马克思主义学院——前程似“锦”服务队走进高唐县:探秘锦鲤养殖“金钥匙

为响应国家号召并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2月1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前程似“锦”服务队走进聊城市高唐县锦鲤小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马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锦鲤游出致富路 乡村振兴绘新卷”社会实践活

【马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锦鲤游出致富路乡村振兴绘新卷”社会实践活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响应…

“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

“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在这个寒风凛冽的冬日,一场特殊的温暖由返乡大学生通过“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送到周边社区,通过学…

寒假“返家乡” | 青春扬帆正当时,志愿践悟展新篇——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

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重视,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力量,肩负着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的重要使命。2025年寒…

当数学遇见艺术与爱:返乡大学生为小学生带来别样趣味课堂

近日,一堂别开生面的数学公益课在长沙市浏阳市永安镇一托管所的教室里展开。这是一堂由湘潭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主办的返…

最新发布

好想找个理由看看你
   好想找个理由去看你  却不知道什么样的理由才  堂皇  是苞米熟了吗  还是苹果下来了  好想随着人群登上  去往乡下的大客车  看着退在身后的旷野  将与你的故事回放在  眼眸与脑海之间  …
当人生低谷的时候,请你换位思考!
最近总被一些烦心的事情所困扰,不想学习、不想上班、不想上进,甚至连吃饭睡觉也似乎成为了一种任务!何必要这样的为难自己?人和人的相处,靠的是一种缘分,志不同者不相为谋,不要强求、不要去做一些无畏的挣 …
等待
拉上云雾擦亮流星点燃月亮坐在珠峰的肩上翻开太平洋的波浪拨动星星的句点跳过高山巨峦的文字寻找千万年的你烈日晒干了你沙漠的衣裳刀火撕毁了你森林的脸庞站立的过程扶起了文明却开始了野蛮的疯长消失的童话大人 …
漏一缕阳光,暖一屋的温馨
这是一个休息日,在上了整整一个礼拜的班后,享受一个懒洋洋的早晨,有一缕阳光慵懒的漏进了窗户,柔柔的挂在桌角。轻声的放起一首悠扬的歌曲,让快乐的音符扬洒在房屋的四周,凉台的花儿在翠绿间肆意绽放,我的 …
苏武的乡愁
央视四套中文国际频道在播放《记住乡愁》第二季第三十六集《新村--忠贞报国》。纪录片讲述的是陕西武功县新村苏氏家族“忠孝仁俭以忠为先”的祖训故事。而苏氏的先祖,就是公元前一百年那位“留胡节不辱”的苏武 …
书香依旧
一直保持着一种习惯,闲暇时喜欢到新华书店看看,进入宽敞明亮的书店,清雅幽静的营业大厅里,书架上书籍琳琅满目,分类摆放,外国名著,国学经典,医学保健,少儿读物,文学艺术,科学与技术,饲养种殖……一目 …
树是有灵魂的物种
 冬天,在厂区整地,无意间,看了眼路边的杨树,我的心,悄然一动:一叶无存的树上,挺立着点点芽苞,芽苞,似小小弹头,指向暮色四合的天空。    (二)    树在春天发芽,寒风凛冽的冬日,哪来的芽呢 …
一生何求
人之一生何所求?惟求问心无愧尔。    仰不愧苍天父母,俯不愧厚土朋亲,出门坦荡荡,入室欢欢喜,人生之大幸也。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儒家治国立身之根本也。位不在高低,尽力而为之,则无愧 …
我们说好的幸福呢
我主持过很多次婚礼,在婚礼上,最感人的就是宣读婚礼誓词环节:    你愿意娶这个女人吗?爱她、忠诚于她,无论她贫困、患病或者残疾,直至死亡。你愿意吗?    新郎:我愿意!牧师:你愿意嫁给这个男人吗 …
乡愁,我是你在城里的庙你是我在乡下的神
“你是我在城里的神,我是你在乡下的庙”读完2014年贾平凹创作出版的乡村题材长篇小说《带灯》后,这句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耳畔,亲切地回响和激荡。我不知道这句话是贾平凹的原创还是他从哪里借来的,但它的确是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