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我的家园,就是走进一座小城,欣赏它的美景,品味它的蕴涵。隽秀飘逸的山水,诉说着它的柔情;雄厚发达的经济,展现着它的实力;典雅丰富的藏书,承载着它的厚重;古老沧桑的遗迹,镌刻着人们来来往往的足迹……
看一座城市,大多逃不开以上几个方面。可是我现在想记下的却是它街头巷尾留下的温度。
日新月异的科技与经济好似这座小城的双引擎,带动着它奔向富裕的小康之路。恰是寒假,省城归来,印象里的小城平凡而亲切。高低楼房错落有致,大小车辆往来不绝;街道上是各式各样的“中国梦”的宣传广告牌,巷尾里是熟稔的乡音和温暖的笑颜。看见我拖着行李箱赶来,左邻右舍的总要过来寒暄两句,我一路聊着,直到闻见家里飘出的饭菜香味。
一日晚饭后,父亲约我散步。我们一同漫步在通往河滨公园的街道上。那里景色很好,虽没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景致,但也有风景旧曾谙的意蕴。两旁是并行的斜柳,柳后是低矮的岩石墙体,前面是静静流淌的涟水河。忽然,我被墙体上的壁画吸引了过去。“互帮互助”、“诚信友善”……壁画上并非直白简单的口号,而是艺术的字体,彩色的插画,立体的雕刻。我像发现新大陆似的专注的看起来。这些图画看似一块一块孤独地躺在墙体上,连起来又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父亲忽的开口:“怎么样?”,我先是一惊,后是一笑,回答道:“没想到这里变化挺大的。将我们的几千年的文明结晶以这样的形式呈现,不觉得是突兀的说教,但是来来往往的人们又肯定被它潜移默化地熏陶了。”
天边晚霞,河畔寒风,仍觉得心头暖暖的。
浮想联翩,思绪也蔓延开来。我想起了西欧国家大街上常见的涂鸦画作。涂鸦起源于纽约的布朗克斯区,当时被视作一种反文明精神的象征。而后来演变成了一种艺术,传递着一种价值,被大众接受。虽然我无法将西方的涂鸦与中华的壁画相提并论,但它们都是悠悠岁月的见证者。一座城市,该有它的独特的记忆,这种记忆虽不能全被上升到民族精神内核的高度,但是看着看着,总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魅力和温度。
其实,哪里只有我的小城如此呢?我的省城,我的首都,都能见到这样的壁画。我原以为我的家园就是小小的娄底,就像我以为我们这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怎么会去在意有没有这些壁画。看来,我早就该改变我的认识了,因为“我的家园”的含义可以无限扩大延伸到我的祖国,亦可以无限缩小到我的小城,我的小家。我在小城里,触碰到了它的温度。
http://www.dxsbao.com/art/14097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