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辞路

来源:山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 作者:山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

 奶奶七十岁的时候,常常念叨着要辞路。所谓辞路,就是上了年纪的老人,预感自己来日不多,在自己死前到至亲家走一趟,就算是告别了。上了年纪的奶奶亲戚不多,她的辞路就是想回一趟多年不回的娘家。
  
  我第一次听奶奶说辞路,是在一个初冬。那天,奶奶坐在屋檐下,猫着腰,大腿上搁一个取暖的“烘笼子”,长棉袄的前襟把“烘笼子”捂得严严实实,时不时有阳光从云缝中挤出来,把奶奶芦花一样的金发照得亮闪闪的。她几乎是自言自语的,说自己的阳寿快满了,等到开春了就到周家湾走一趟。周家湾是奶奶的娘家。
  
  春节过后,奶奶去了周家湾。那时,她脚力尚可,心情也好,一双小脚在土路上叮蹦叮蹦的,仿佛每一脚都能砸出一个小坑。我要奶奶慢点走,她就慢下来,可是眨眼的工夫,她又吭哧吭哧地加快了脚步。奶奶说,反正这趟路就是我的最后一口饭,快吃慢吃都得咽下去。她的话说得轻松,其实,她心里是急切的想看到她的娘家亲人。
  
  回到娘家后,几个表叔对姑妈恭敬得不得了,顿顿饭都要她坐上席,家家户户都用鸡鸭鱼肉款待她。奶奶不肯,说坐上席晃眼,也冇得必要破费,回来了,喝口凉水心里都舒服。第二天刚吃过早饭,奶奶就要走。她说,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我该回去了,住长了惹麻烦。几个表叔也晓得姑妈此番回娘家就是辞路,临别的时候,都是依依不舍。奶奶手一扬:“回去吧,我还要回来的。”表叔嘴巴在说“我们去接你”,其实大家心理都清楚,这恐怕是他们的姑妈最后一次回娘家。
  
  快要翻过堤坝了,我回过头,见几个表叔还站在村口。我说,奶奶,叔子们还在看你。奶奶本能的扭头,头还没完全扭过来,又扭了回去。她把手一摆,说不看了、不看了,总是有最后一眼的。说罢便是满脸的清泪。
  
  一阵寒风吹来,我扶住她瘦小的身体,奶奶打了一个寒噤。
  
  第二年,我的伯母得了食道癌,发现的时候已到晚期。本来还健康的奶奶一夜间就蔫了,步子也不利落。她对我伯父和堂兄说,你们在家好好照顾,我到她娘家辞个路。她一生都冇跟我红过脸,不帮她辞个路,我的心不安。
  
  伯母叫长芝,是奶奶的表侄女,她的娘家在邻县,离我家有二多十公里的路程。我说,坐船去。奶奶不依,说辞路要用脚步走,要诚心诚意,再远也是不能用车马的。奶奶一路无语,走闷路,走一截就丢一块白棉布头。我不解。奶奶说,这是给你婶娘留记号,免得她在阴间找不到回家的路。说着说着,就用袖头擦眼泪。
  
  奶奶见到亲家公的时候,几乎就要瘫倒在地。亲家公一把扶住奶奶,两个老人不说一句话,嘴巴颤微微、一瘪一瘪的,露出两三颗钉子户似的牙齿。落座后,奶奶往靠背椅上一躺:“大哥啊,长芝命不好,我是来代她辞路的",奶奶又扯起袖头擦眼泪,“我活过份了啊,劫了媳妇的阳寿。我不能替她啊!”
  
  婶娘咽气的那天晚上,长久不做针线活的奶奶戴上顶针,要给婶娘做一双鞋。奶奶说,你婶娘的脚不好,穿上她做的鞋,走起路来不咯脚。
  
  送走婶娘的那天晚上,奶奶在屋檐下挂了一盏马灯,说是免得婶娘回来来看不清路。她又在灶膛里扒了满满一撮箕火灰,在大门口铺了一条长长的灰道。她叮嘱我们不要在上面踩。那时,我尚年幼,不晓得就里。
  
  第二天,天刚麻麻亮,奶奶和伯父猫着腰,沿着灰道来来回回地看。一会儿,奶奶双手撑着膝盖,艰难地直起身,瘫坐在旁边的柴堆上。她失望极了,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灰道:“她该回来过啊。又冇得她的脚印。”
  
  我大妹不懂事,突然冒了一句“鬼都是搬着脚走路的,不会有脚印的”。奶奶眼睛一横:“滚远些!你婶娘不是鬼。”
  
  两年后,奶奶也走了。不巧,她成了我老家第一个火葬的老人。生前,奶奶就怕火葬。她说,把脚骨头都烧了,哪能回家呢?
  
  奶奶的一双小脚一生都在苦难中奔波,为儿女奔,为生计奔,及至老年还在为下一代辞路、铺路。对于长者,他们一生都在为了儿女的平顺、富足,行走在的路上,他们生,念兹在兹,哪怕行将告别人生的时候,心中留存的依然是子女的路程。
  
  所谓父女母子间的亲情,大抵都是在相互牵引、携手、搀扶中,行走在漫漫的人生长路上,彼此不忍别离,不忍走散。
  
  现在,我的母亲已经八十五岁高龄了,她也时不时闹着要辞路。几个妹妹大不以为然,说她辞路的话都说了几十年了,还不是活得好好的。母亲不言语,眼神里堆满了无奈。她也不辩驳,也许她比谁都清楚,一个正在享受蓬勃生命的人,是无能如何不理解生命的落霞即将坠入山崖的苦衷与无奈的。
  
  母亲年轻的时候得过几场大病,几次都死里逃生,她对死亡威胁的生命体验,似乎比所有的健康人都要直接具体。所以,她每次到我工作的城市来,就说是来辞路的。对此,我从来不曾回应过,因为她的体质很弱,我无法预料她日后还会不会突然再遭劫难,倘若幸运不眷顾她,说不定某一次的别离就是母子最后的诀别了。所以,每次送她上车,听见火车的风笛声,都有一种心被撕裂的疼痛。
  
  前年,定居上海的舅舅说要来看她。她听见消息后,说上海太远,怕是去不了了,还是舅舅心疼她,他大老远来,就是来代她辞路的。她说舅舅最喜欢吃她做的滑鱼片,最喜欢穿她做的千层底的灯芯绒布鞋,她执意亲手给舅舅铺床铺。我在舅舅的床头放了两个新枕头,母亲不由分说地说:“拿开,你舅舅年纪大了,不能枕高枕头。憋气。”
  
  舅舅临走的前一夜,我想,母亲是睡不着的。我半夜悄悄推开她的卧室,见她孤零零地坐在床上,瘦小的暗影在窗户里透进来的月光中煞是扎眼。我说,姆妈,睡吧,明天还能跟舅舅拉家常咧。母亲说,哪有明天哦。他这一走,就把我的路走到头了。
  
  我没有安慰她,是因为我尚能体谅她的心境。已是花甲之年的我,已然能读懂一次生离背后隐藏的死别之痛,这痛,是想见而不得见、一别就是永生的别。想必舅舅心里也是这样想的,我们在她面前所有的轻松话题,只不过是在故作洒脱地抚慰她。或许,一个还不算老迈的儿子,还无法真真切切地掂量辞路在她心中的分量,当我们还拥有无数的机会和身边或者远在天边的亲人把盏推杯的时候,我们能否能体谅到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那份对生命、亲情的眷顾之情呢?
  
  我坐在她的床边,听她说昨天半夜,她蹑手蹑脚地走到舅舅卧室的门前,听他的呼噜声;她在半夜里不声不响地用抹布擦舅舅的旅游鞋;她把舅舅的茶杯摸了一遍又一遍。
  
  她像是自言自语,似乎压根儿就不需要我的回应。
  
  母亲说,明天我不送你舅舅了,怕你舅舅伤心。送舅舅走的时候,我把母亲拉上车,她的眼眶里是被泪水打湿了的绝望。舅舅过安检后,向母亲招手。母亲扬起胳膊后,又沉重地垂了下来。我扶住她的肩膀,她像奶奶当初那样,身子猛的一颤:“你舅舅这一走,我们兄弟姊妹六个就走散了。”
  
  母亲弟兄姊妹六个,健在的只有我母亲和舅舅,其他几个都先后去世了。
  
  其实,在母亲的心里,需要辞路的有很多条,除了至亲,还有过去的老邻居、她所认为的帮助过她善心人。
  
  我说,您不要总想到辞路,想到哪里去,我们送你去。哪些人是需要感谢的,我们一定报答。母亲不理会这一套,说辞路就是辞路,辞路就是交代。往回(过去意)别人帮过我,不能不吭不哈地就走了,连一个招呼都不打就走了,不厚道。
  
  上个月,母亲回老家了,她又说是回去辞路。妹妹在电话中说,她总是盘算着东家对她好、西家帮扶过她,这些家都有恩于她,她是无论如何要去道个别的。她好像有使不完的劲,拎着水果、糕点挨家挨户走。忙活老半天,回到妹妹家后,往沙发上一坐,叹一口长气:“哎——算是又了却了一个心愿。”
  
  作为儿女,都希望父母的每一次的辞路,都是一次生命的延长,让他们的人生在不断的行走中,越来越长,越来越圆满,即便是最后一次的辞行,或者他们频频提出的辞路主张,都是应该善待和尊重的。年轻或者不年轻的我们,都曾有过对逝去岁月的喟叹,当我们某一次说走就走的远足,面对亮丽的风景和日后不可再来的窘迫,不是也会有“别了”的感叹么?因为这条路上,不会再有你的旅踪,只要上路,就是辞路。
  
  其实,人生就是一次没有回程的远行,每一次的进步都是对历史的辞路。我的奶奶、母亲的辞路中,有一份眷顾、感恩,甚至绝望,但人之生是为了更好的生,不是向死而生。所以,对于每一个生命,脚板是用来丈量未来的,每一天的行走既是前进,也是辞路。不过,辞别的只是昨天的灰烬。或荣耀,或耻辱。

http://www.dxsbao.com/art/1423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即将结束的三下乡之感

如果是最初的安排,我们今天可能就回家了。我们可能就要分别了,我要和我喜欢的一班小孩分别,我要和三下乡的舍友分别,我要和三下乡的队友分别,我要和房东分别,我要和高州分别…不出…… 杏坛 岭南师范学院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离别是为下次的相遇

7月20日,杏坛支教小分队的支教任务的最后一天。距离我们7月12日至今,已经8天了。我们原本计划的晚会,因为天气问题导致无法正常进行。队伍进行了讨论,为了村民和自身安全问题,我们取消…… 杏坛 岭南师范学院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感动与不舍

三下乡活动很快就要结束了,说实话有点激动也有点舍不得他们,毕竟我们相处了这么多天了。我知道,当地村民很欢迎我们,他们给我们提供教学基地,提供住所,他们会给我们送蔬菜,给我们…… 杏坛 岭南师范学院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向快乐前进

阳光明媚的一天,今天是下乡的第八天,支教的第七天,时间如白驹过隙。早上快快乐乐向社工站前进,最后一天了,没有课程,都是排练和彩排的时间。因为临时决定当文艺汇演的主持人,所以…… 杏坛 岭南师范学院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有遗憾是正常的

早上睡过头了,但是却不慌不忙洗了个澡,因为昨晚等太久了,忘记洗澡了。一个人走一条路去社工站,心情并不太好,总感觉有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上午的安排都是昨晚开会讨论出来的一样,大…… 杏坛 岭南师范学院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乡土风韵与民乐,文艺汇演展风采

中国青年网茂名7月17日电(通讯员张可怡凌志恒杨慧滢)岭南师范学院“杏坛”调研社会实践队,于2021年7月20号16时至19时,在茂名高州市坑垌村社工站大舞台举办以“岭师下乡助梦,庆党百年华诞…… 杏坛 岭南师范学院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红色精神勇传递,杏坛队伍献爱心

夏日荷花别样红,我们迎接着七月的到来,在炎炎夏日中我们杏坛调研社会实践队开始展开三下乡活动。在结束期末考试的紧张气氛中,接连而至的就是我们三下乡的活动了。由于个人原因不能进…… 杏坛 岭南师范学院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特别的七月

在2021年的7月,我有幸跟随着杏坛调研社会实践队线下队员的笔触与图片,浏览了风光无限的笔架山;穿越了牧童遥指的杏花村;走入乡村小课堂,与孩子们同歌唱、共舞蹈;见证初识与离别;同欢…… 杏坛 岭南师范学院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美育微光,“五彩花蕾”绽放乡野

在乡村振兴与文化教育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河北易县听松书院成为了知识与艺术传播的重要据点。2025年1月18日,华北电力大学…

曲园学子寒假行---温情养老,幸福夕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关爱老年人已成为我们无法忽视的社会责任。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代际沟通的减少…

春至期垤,守护成长

经过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我们在晚上九点到达支教地点期垤村。支教队员们经过简单整理马上投入到支教活动的准备中。大家齐心…

山东大学春晖社“红耀滇南”支教队于红河县宝华镇寒假公益课堂支教第一天

【山大春晖红耀滇南支教队1月19日电】春晖送暖,爱洒红河——记山大春晖红河县宝华镇支教寒假公益课堂第一天跨越山海,情谊相…

山东大学(威海)学生小树林支教调研团沂萌队成功开展急救科普活动

山东大学(威海)学生小树林支教调研团沂萌队成功开展“‘救’在身边:急救科普点亮生命灯塔”活动在当今时代,国家正大力倡…

最新发布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想起古时的战争,总觉得是件悲伤的事情。硝烟四起,乱世成殇。是谁,曾经走在征途漫漫的夕阳古道上;又是谁,凭栏远眺,目光所及之处再无你的身影。征夫与征妇的血与泪早已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那种悲伤是一种接 …
生如夏花
我在想,等七月过罢,八月,我又该用怎样一份姿态去凝望。或许,我该低下头来轻嗅时光的气息,像夏花一样灿烂的生活。    很多时候沿着文字的脉络行走,把内心交付给宁静的空间。许多年前,并不懂得什么是生 …
闲一段老时光
时光旧了,岁月老了,慢慢淡然一切,喜欢闲的时光,读旧的东西。闲书那些老时光、旧部件,磁带、收音机、邮票……连同一些旧衣,洗下一一折叠,存放在月光下,让那窗退色的时光,缓缓流淌在熏香过的月夜里。洗旧 …
辞路
 奶奶七十岁的时候,常常念叨着要辞路。所谓辞路,就是上了年纪的老人,预感自己来日不多,在自己死前到至亲家走一趟,就算是告别了。上了年纪的奶奶亲戚不多,她的辞路就是想回一趟多年不回的娘家。    我 …
眼神
 有人说,心灵是眼神之源,眼神是心灵之窗,可见,眼神是人体中最无法掩盖情感的表现。    朋友,你注意观察过孩子和水牛的眼神吗?那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眼神。一位老乡告诉我,他最害怕看两种眼神,那就是 …
“鸡蛋”花开
他与她是大学同学,那时候,她坐在他的后排。他偶尔会与她聊几句,她给他的反应,她并不讨厌他。后来,他对她的好感,在心里就像一朵幸福的花儿,越开越大。    对于这件事,他并没有告诉她,他悄悄把这个秘 …
我想和你在一起
 追风逐浪的年华里,山长水阔,有个人不远万里地来见你;从此结束你一个人的流浪生涯,让你的人生故事更加丰满动人。他说:世界是一封情书,我想把它送给你,我想和你在一起;不再让你独自面对风雨,不再让你无 …
我的爱国情节
究竟什么叫爱国呢?我不想用过长的篇幅来探讨这个问题。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关这方面的论述也多如牛毛,不胜枚举。各抒己见,观点鲜活灵动,颇具新意,颇有时代特色。但我想从另一个方面来阐述我的爱国情 …
一直相信,爱情会在
又见七夕,想起爱情。一直相信,爱情会在。    与爱情来说,和任何外界的东西都无关。它来自每个人的心灵深处,爱一个人,或许是永远,或许是一段时间,或许是一瞬间。无论时间的长久,无论年龄的大小,无论 …
驾起一叶偏舟,驶过浪漫的季节
炎热的夏天,窗外风吹雨开花。屋内的文字正浸润着浪漫的情调,以多情的笔触,倾倒着尽可能生动的言语,表达一种难以描述的感觉。澎湃的心潮,领略着季节的盛情。迟钝的思绪,却总在尽力的捕捉那一道惊闪而过的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