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吃冰淇淋,你去给我买嘛。”
“啊那个包包好好看,我想要!”
“这个太重了,你帮我拿吧。”
“我走不动啦,你背我吧。”
......
这大概是恋爱中大多数女生的常态吧:像个公主一样地被男朋友宠上天,什么都不愁,什么事情都由男朋友做好,总期望男朋友是李大仁般的存在。
从什么时候起,我们似乎都习惯了这种模式:男生对女朋友万般宠爱,女生对男朋友百般依赖。男生付出是天经地义的事儿。
朋友圈里也总有这样一波女孩,几张精修过的自拍图再配上一段鸡汤:我只想被宠成一个幼儿园等人来接的小朋友,成一个男朋友三分钟不回消息就想掉眼泪的人,被毫无理由地偏心和宠爱。她们信奉着这么一句话:一个人爱不爱你,就看他有多宠你。
毫无疑问,男生的宠爱是感情的助推器,这是很有必要的。但不代表这种包容与宠溺是天经地义的。这种宠爱更多是想要把一切美好都给予对方,就如同宋美龄喜欢法国梧桐,蒋介石就在整个南京城种满了法国梧桐。浪漫至此,任谁都会心动不已。
我们总说:感情是相互的。但实际上,大多数人在恋爱中都过成了男生单向付出的状态。男生的感受往往会被忽略。
那些大大咧咧的男生,心里也都住着小男孩。这比女生的少女情结简单多了,他们只希望能够被体贴、被照顾,因为他们也不是超人,可以一直做英雄。
前不久,一个男性朋友和我聊了许多感情上的事。他说,他觉得自己在这段关系中有时不被理解和体谅,感觉没有了自我,所以很烦恼。
比如说,如果他有什么事没做好,对方总会发小脾气,气得说要分手。有时候会半夜突然打电话过来喊陪她看星星。会为了限量款手办让他排几个小时的队去买。
他说,他的耐心在慢慢地消耗,他的宠爱没有得到相应的回馈,他觉得自己不受重视,自己被爱得不够。
正是他的这些话点醒了我。恋爱最好的状态,应是彼此双方都可以在对方给予的爱里“无法无天”,做最最真实的自己,而不是一个人单方面付出的独角戏。
人人称颂的杨绛钱钟书夫妇,他们的一生非常有意思。钱钟书先生虽然文学造诣非常高,但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待人处事还很孩子气,事事都需要杨绛先生斟酌。但杨绛照料了丈夫一辈子,毫无怨言。她宠爱他,他也一辈子就独爱她。
再说前几年大火的《太阳的后裔》,这也是这几年来为数不多打动我的韩剧作品之一。倒不是因为难能可贵的家国情怀,而是男主柳时镇和女主姜暮烟的那份势均力敌的感情。他可以轻松坦言自己的难过,可以在受委屈时靠在她肩膀撒娇。而她也可以理解他的难处,在他伤心难过时给他动力。因为爱,他们可以忽视身份不同带来的阻力与芥蒂。
不知何时,人们产生了性别刻板印象。他们高声宣扬着爱情自由、平等,却又在不知不觉中给男性设立了太多的条条框框。然而,男生也是需要被宠爱的,他们也可以变得精致,也需要一个可以依赖的人。
作家唐家三少便是如此。他的“木子”,是他的妻子,是他最忠实的粉丝,亦是他此生挚爱。在他妻子走后的第二天,三少在微博上写道“我好想你,带我走吧……”人们第一次在这个男人身上看到了软弱,看到了无力。
她人生中的36年,有一半是在陪伴他。而他也会用往后余生来思念她。就如他所言“为了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
生活百态,总有百般滋味。每次遇到困难时,安全感往往是男生带给我们的。渐渐地,女生似乎已经把男生的保护与宠爱当成了一种习惯,甚至把它当成对方是否足够爱你的一个衡量标准。
可五味杂陈的生活,若是只有一方去面对、去努力,另一方则是习以为常地享受甜蜜,这种反差势必会造成双方在感情地位中的不平衡,长久以此,任谁都会疲惫的。
一场真正的恋爱,不是论谁付出得更多,它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安然相处,是一个灵魂和另一个灵魂的有效交流。当然,这种爱的传递,是双向同时进行的。
其实男生想要的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简单。一句微不足道的支持,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份体谅与理解,或是简简单单站在他身边,对他们而言,就已胜过一切。
在节目《妻子的浪漫旅行》里,应采儿谈到过和陈小春之间的一个小细节。她说:“我越是带他去刻意浪漫的地方,他越是坐立不安。可当我们一起去菜市场买菜时,他会突然问我‘怎么样?浪不浪漫?’”
时代是在前进的,人们不应该被大众意识所造成的羊群效应蒙住眼睛,而应该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力,男生就必须在一段感情中付出多吗?
在一段感情中,男女双方都需要得到对方的尊重与平等相待。艾玛·沃森曾经也对男女平等的观念表达到:现如今的男女平等里,男生也还没得到应得的平等对待。
“最好的感情,是千帆尽过,挽手并进,棋逢对手,势均力敌。”愿你能找到在你面前秒变温柔的小男生,他予你笑脸,你护他周全。愿他也能完成自己心中的“王子梦”,做个被宠爱的“小王子”。
http://www.dxsbao.com/art/14714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