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是谁偷走了中国编舞人的创意?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廖阳

参与“国际芭蕾创作与编舞:现状与未来”论坛的国内外舞团艺术总监、编导、专家。

  参与“国际芭蕾创作与编舞:现状与未来”论坛的国内外舞团艺术总监、编导、专家。

  创作是芭蕾的核心,编舞是芭蕾呈现的载体,这两个元素决定着一部舞蹈作品的优劣,可谓“芭蕾之魂”。

  当前,中国芭蕾舞坛与国际芭蕾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与世界优秀芭蕾舞团相比,中国芭蕾在创新与编舞方面也有待提升。

  10月26日,上海国际艺术节召开舞蹈论坛“国际芭蕾创作与编舞:现状与未来”,以“创意,卓越芭蕾舞团的灵魂”为主旨,召集一众舞团艺术总监、编导、专家开讲,针对创新/编舞这一薄弱环节,为当下中国芭蕾发展的瓶颈问题寻找药方。

  承担风险是创新的一部分

  瑞德·安德森担任德国斯图加特芭蕾舞团艺术总监二十年了。1969年,19岁的他进入斯图加特,在时任艺术总监约翰·克兰科的培养下一路成长。

  谈起芭蕾创作,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克兰科。在克兰科掌团的12年(1961-1973)时间里,国际舆论曾用“斯图加特奇迹”形容该团的崛起和如日中天的盛名。

  安德森说,克兰科非常关注年轻舞者,很早就成立了“青年编舞工作坊”,鼓励有编舞欲望的舞者独立创作,并为他们提供表演者、表演场地等协助。克兰科为了保护青年编舞的创作个性和发挥空间,他会为他们提供点拨,但绝不动手改他们的作品。“青年编舞工作坊”至今已有50年历史,依利·基利安、约翰·诺伊梅尔、威廉·福赛斯等编舞大师,都是从这里脱颖而出,走向国际舞台。

  和斯图加特一样,荷兰舞蹈剧场在青年编舞的培养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其对编舞的重视,和斯图加特渊源颇深——一手将荷兰舞蹈剧场推上当代芭蕾之巅的依利·基利安,就是从斯图加特“青年编舞工作坊”走出来的,深得克兰科真传。

  1975年,基利安出任荷兰舞蹈剧场艺术总监。除了固定的驻团编舞,荷兰舞蹈剧场还会从世界各地广招签约编舞、客席编舞,每年出产9部左右的新作。同时,舞团还成立了一个名为“Switch Choreografen:From dancer to Choreografer”(转变)的工作坊,向每个试图一展编舞之才的年轻舞者开放。

  在论坛上发言的马蒂·维尔斯基,便是荷兰舞蹈剧场的签约编舞之一。

  2001年,维尔斯基以舞者身份进入荷兰舞蹈剧场,2006年首次受邀为舞团“未来编舞家”计划创作,“编舞计划给我的未来打开了一扇门,让我感到自己还能进步。”维尔斯基说。

  编舞时,维尔斯基强调自己要编的始终是当下的所思所想,“我是什么,我此时此刻的情感,或者世界上发生了什么,而并不局限于我所在国家(法国)的现状和历史。这样你才能获得极大的创作空间,如果只局限于本地的主题和特质,会非常受限。”

  “舞蹈的未来就是要把不同元素结合在一起,最好的作品常常是‘混血儿’。”创作过程中,他不怕风险,因为承担风险本身就是创新的一部分,“如果你不愿承担风险,害怕犯错,那你就不可能有原创的东西出来。”

  那么,谁才是青年编舞“犯错”的坚强后盾呢?维尔斯基认为,舞团或者相关艺术机构,都应该有助力青年编舞成长的平台和制度,“通过承担风险,激励年轻人发挥自己的创意潜能。舞蹈需要创意,甚至是超过了技术本身。”

  没有痛苦,何来创作

  在维尔斯基看来,创意是人类想象力的一种本原和天分,无处不在,无人不有,每天都会不断成长。然而,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却说,中国编舞,特别是年轻编舞,常常为这个问题苦恼,“好像我们没有创意。”

  “创意会不会被我们的舞蹈教育给偷走了?”冯双白坦言,国内舞蹈教育常常把老师的示范动作,当作至高无上的标准,每个学生都觉得一定要和老师一样。舞蹈学院的编导系也有这个问题。

  冯双白说:“如果依靠道具来做一段接触即兴,你会发现全班学生编出的作品——你用衣服、我用裤子、你用头巾、我用袜子、你用伞、我用扁担——所有人跳的东西都不一样,但是跳出来的作品质感、形象是一样的,这不是很可怕吗?”

  再者,“我们的创意会不会被迅速变幻的、兴高采烈的、成长着的中国经济大潮给偷走了?”冯双白深深体会到经济变化给中国编舞人带来的巨大影响,“我们的编舞有时太过重视创作过程当中的经济回报。”

  中国舞蹈界每三年举办一届的“桃李杯”,是检验国内舞蹈院校教学成果、创作水平的大赛,历来参加院校多,影响力大,“比赛期间也正是中国编导、编舞们还房贷的最佳时期”。

  冯双白感慨道:“我们的创作者在迅速的经济变化中,还能安静下来,将心聚焦在人性深处,聚焦到人和人的情感上吗?”他追问:“我们的创意会不会被手机偷走了?我们现在每个人都在手机上面,无时无刻不在微信上面,手机、微信让我们的生活变成碎片,心不能安静,很要命。”

  冯双白还注意到了手机里的“美颜”功能:“我们用手机拍照,拍的常常是美颜的部分,是我们生活美妙的部分,看到了美景,吃了什么……对不起,你生活当中的痛苦呢?莎士比亚没有痛苦,哪来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驯悍记》?我们的生活被虚伪化了,变成了虚伪的美妙生活的传递和再现,编舞还能感受到痛苦吗?”

  当天的论坛上,前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艺术总监谢尔盖·菲林、芬兰当代编舞家约马·伊罗、旧金山芭蕾舞团首席谭元元等,也分别就论坛议题做了发言。

http://www.dxsbao.com/art/147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盐河巷小吃街调研

2024年7月13日下午五时,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了盐河巷,开展了一场有关食品安全与营养的调研活动。这支由十余名同学组成的调研小队分工合…… 江苏海洋大学食院 江苏海洋大学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参观豆丹培育基地

2024年7月10日下午,在江苏海洋大学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夏振强老师的带领下,“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参观了被誉为“国内少有、苏北仅有、灌云特有”的美味珍品—豆丹…… 江苏海洋大学食院 江苏海洋大学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贵州师范学院学子三下乡:以苗绣织梦,情暖化屋村

在这次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的“三下乡”活动中,我有幸参与了禁毒防艾宣传和民族文化调研的一系列工作。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

“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盐河巷小吃街调研

2024年7月13日下午五时,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了盐河巷,开展了一场有关食品…

“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参观豆丹培育基地

2024年7月10日下午,在江苏海洋大学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夏振强老师的带领下,“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参…

“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参观汪恕有滴醋厂

2024年7月8日,江苏海洋大学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之参观汪恕有滴醋厂活动顺利开展。首…

“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巨龙路菜市场调研

“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巨龙路菜市场调研2024年7月6日上午十点,本次“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

最新发布

西安空气采样器戴口罩:考核不达标扣奖金
  淅淅沥沥的秋雨接连下了好几天,西安气温也降到了10摄氏度以下。  西安市环保局长安分局相关人士给空气采样器戴“戴口罩”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事发地长安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子站(下称长安区监测子站)则是 …
山东偿还政府拖欠工程款663亿元 14市完成清偿
  记者从省财政厅获悉,经逐级统计核实,截至9月底,全省已累计偿还政府拖欠工程款663亿元,偿还比例为66%,其中使用置换债券偿还376亿元,占已偿还额的56 7%。  其中,泰安、枣庄、威海等市偿还进度较快,偿还比例分 …
秋裤太紧易冻伤 如何正确穿秋裤
  随着气温下降,秋意渐浓,一个和“秋”有关的东西又引起了讨论——那就是秋裤。有时尚界人士声称“绝对不穿秋裤”,也有人感慨“有一种思念叫望穿秋水,有一种寒冷叫忘穿秋裤”,总之,从健康角度来考虑,在 …
中国拟规定营利性民办学校不得开展义务教育
  [我国拟立法规定不得设立实施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31日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草案提出,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自主选择设立非营利性或者营利性民办学校,但不得设立实施义务教育 …
喜剧的忧伤短期难愈
  奥拓对奥迪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跨界喜剧王》和《喜剧总动员》对《欢乐喜剧人》说“我们也是”。没错,这三档节目长得越来越像了。  这种相似有天生的因素,《喜剧总动员》和《欢乐喜剧人》背后站 …
从电视转战网络 明星综艺频频水土不服
  受政策调控影响,今年不少电视综艺转战互联网,比如原本要在湖南卫视播出的《爸爸去哪儿》第四季、《妈妈是超人》以及老牌选秀节目《超级女声》,最终都因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政策限制落户芒果TV,在互联网 …
英国电影票为何全球最贵?
  本报讯 英国拥有世界上最高的电影票价,而且这个票价还有上涨的趋势。  一般认为,英国电影票的平均价格预计在9 10至10 40美元(合7至8英镑,1英镑约合人民币8 25元)之间。英国电影协会的统计是9 38美元 …
世界厕所日不是一个笑话
  德国乌尔姆大教堂是一座哥特式教堂,高161米,共有768级台阶,是世界上最高的教堂。教堂始建于1377年,直到1890年才全部完工。登上主塔楼143米高的平台,可以俯瞰乌尔姆城和周边,天气好时甚至可以看到阿尔卑 …
从中国几千年的收藏史看“国宝帮”的诞生
  收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甚至可以溯源到中华文明的开端——夏商周三代时期。当时,最重视珍藏象征国家权力的物品,相传为大禹所铸的九鼎,夏商周三个王朝都视之为国家象征予以珍藏。而《尚书·顾命》则记 …
为什么中国作家在德国受到的关注很有限?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问了一个敏感的问题 ”一头银发的Petra Hardt女士脸上露出迟疑的表情。  此刻,我们正坐在柏林苏尔坎普出版社(Suhrkamp Verlag)会议室里,这家德国最富盛名的文学社科出版社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