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高密文化,体会高密风情
-“高密四绝”文化调研活动
1月13日,我们高密四绝调研队有幸感受着冬日的暖阳,在这个洋洋洒洒的季节里开启了一场赴高密针对高密四绝现状的文化传承调研活动。我们走访了高密市博物馆、高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著名的泥塑传承地聂家庄等,并结合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高密四绝的历史渊源、传承现状进行了研究。
史书记载:高密最初为封国,始建于西汉宣帝时,是由胶西国改置为高密国。高密有着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的文化底蕴,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的家乡。高密民间艺术以“高密四绝”,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为代表。我们此行旨在加深人们对“高密四绝”的认识,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14日,我们来到了高密市博物馆,不过正赶上他们有活动只开放了民俗厅,还没有讲解员来讲解,不过这些都不能打消大家的热情,我们参观了民俗厅,一进门便看见那长长的迎亲队伍,他们形象逼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再往里走看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我们仿佛置身在民户家中亲眼目睹了一项项民俗活动。参观过后我们找到了工作人员,向她询问了高密四绝的情况,她非常热心还帮助我们预约了高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让我们去那边详细了解高密四绝。
我们第二站便来到了高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在这里讲解员周小楠给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据她介绍2010年8月,高密剪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馆内保存有传承人曹兆爱的多幅原创作品,她将剪纸艺术与书法艺术相糅合进行创作代表作品《鹤舞升平》使剪纸作品富有书法的灵动。齐绣花大师为红高粱创作的剪纸人物像,形象逼真人物活灵活现,她的《金牛奋蹄》更是被选为1997年香港回归邮票。在泥塑陈列区,我们第一次见到了会动会叫的泥塑作品叫虎,大家都很好奇询问了讲解员,原来里面有一个芦苇杆制成的哨子。我们还观看到了茂腔戏服,了解到这些都是清代艺人纯手工制作,从民间小调发展而来的茂腔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声情并茂,茂时英声”是他鲜明的地方特点。最后我们欣赏扑灰年画时有幸遇到了高密民间四宝研究员周立新先生,一位颇具情怀和对扑灰年画有着深厚文化情节的长者。“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但能为后辈传承保护这些值得纪念的东西总有好处。”在他和我们亲切的交谈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他对于这些传统文化的热爱。他为我们讲解了扑灰年画的历史,在80年代三中全会之后当时的县委书记响应国家号召抢救民间艺术,组织了民间老艺人创立了文化馆进行专题培训传承这些民间技艺。但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年画刻板损毁严重,许多古老的艺术珍品难以修复,这是文化传承的一场灾难。同时他也讲到了扑灰年画的现状,传承人很少并且已经年纪大了,学习木板雕刻这门技艺最少需要三到五年,这使得它面临着无人继承的尴尬情况。了解到这些让我们的陷入了思考,我们作为青年一代,更应该响应国家的号召,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做出自己的贡献。
后来我们决定前往这些艺术的发源地姜庄镇来实地考察,我们来到了泥塑的发源地聂家庄,经过几家民户的探访我们发现手艺人以自家生产为主,泥塑在这里发展很好,几乎村里每家都有制作。这项传统技艺在不断传承的同时与时俱进发展各种符合当代的泥塑形式,有着能持久传承下去的文化魅力。
结合线上问卷与我们的实地调研,我们发现本地人对“高密四绝”也仅仅是处在知晓的程度,有文化传承意识,但对于扑灰年画等需要高深学习的技艺仍存在未来无人继承的问题。此次文化调研,我们从专业研究人员,手艺人和普通民众等多角度进行“高密四绝”的现状调查,对宣传“高密四绝”,增加人们对它的认识,继承与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积极的影响。
http://www.dxsbao.com/art/14888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