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热血教师》讲述的是班主任克拉克与一群差等生的故事,从中展现的班级管理艺术意味深长。这部由真人真事改编拍摄而成的电影,让我们看到教师如何借助自身的言行感染并教育学生,使之从自我迷失中走出来,成为自尊、自信、自强的个体;而师生关系中所展现的博弈过程,从排斥到融入的过程,则细致刻画出一个优秀教师的行动过程。
我认为,影片中有三点班级管理艺术值得我们深思与借鉴,分别是师生平等的基本原则、换位思考的同理心培育以及激发梦想的动力机制,这些都将是我们思考班级常规管理的起点。
人人平等相互尊重是基本原则
克拉克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教师,他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需求,并愿意为学生改变甚至放弃自己原有的生活。为了帮助这些徘徊在“堕落”边缘的孩子,克拉克在得肺炎期间也不忘拍视频授课。克拉克极富有牺牲精神,为了让孩子们听课,甚至有自残行为,以每15秒钟喝一瓶巧克力牛奶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他放低身段,先满足孩子们的需求,以倾听和亲近的姿态来温暖孩子,打开孩子们的心扉。
在我看来,克拉克以几乎自我牺牲的方式来完成与孩子心灵的交融。以真心换真心,克拉克给予孩子们尊重与人性关怀,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告诉他们,任何人都值得被尊重。
换位思考同理心与信任感的培育
在影片中,克拉克被校长蔑视,被同事无视,被同学厌恶,身处“厄境”的克拉克仍旧俯下身来愿意相信:哪怕是这群最差的孩子也是拥有梦想,拥有着无限潜能。他提出“我们一家人”(we are a family)的班级管理理念,与孩子们一起玩双跳,鼓励他们,激发梦想……克拉克给予孩子们的尊重,恰恰是孩子当下最缺乏的东西。
因为被定义为差生,他们缺少老师、同学的认可。克拉克换位思考,以极强同理心,在第一时间把握孩子渴望尊重、被人认可的内心需求。孩子们种种烂泥扶不上墙的行为,只是自暴自弃的表象。唯有走进孩子,倾听他们的声音,在师生之间培育信任感,才是化解这种问题的良方。由此,那些差学生们才可能摆脱自卑和自我放逐,重新找到自我。
希望与梦想追求进步的原生动力
在整部影片中,克拉克扮演的是一个救赎者角色。纵使他个人在其中遍体鳞伤,但依然不愿放弃给予孩子们以希望。克拉克的坚持,感化并教育孩子:我愿意接纳你,我愿意引导你们走向光明。渴望承认的差生们没有放弃这个“走向光明”的机会。期间虽有自我怀疑,但他们做到了,他们超越那群优等生,在州统考中成为最好的班级。
梦想,是所有人内心最原始的欲念和想象,能够激发出每个人追求进步的原生动力。克拉克所做的就是发掘每一个人的才能与天赋,并不断给予鼓励与支持,让他们在不断自我否定与肯定中实现心中的梦想。对老师而言,要守护好每一个学生的梦想。这其中也包括调皮捣蛋的莎美卡,一个都不能少。因为有克拉克的给予和坚守,达成梦想意味着孩子们的蜕变。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所谓的好与差是一种人为的分类。每一个个体都有其潜在的价值与可能性。作为班主任,其职责是保护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激发每一个孩子的潜能。我们不能以某些外在的标准而绑架了孩子,而是选择因材施教,帮助每一个孩子找到自我,实现自我。
http://www.dxsbao.com/art/1542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