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李安与郭敬明为演员指了两条明路

来源:新京报

  说到底,不管技术如何发展,行业如何风云变幻,既然选择“演员”这个职业,万变不离其宗的还是专业素养。没有打磨演技的端正态度,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傍身,即便捞了快钱,炒热了话题,也买不到业界的尊重。

  不成熟的CG技术掩盖了演技的硬伤

  起这个题目需要顶着很大压力。毕竟,哪怕在郭敬明的粉丝心里,自家爱豆不管手握多少IP,依然无法和拿过三座奥斯卡金像奖的“华人之光”导演李安相提并论。但在不算太长的间隔时间里,看过郭导的《爵迹》,又感受了120帧的《比例·林恩的中场战事》,这个吊诡的对比却在机缘巧合之下出现在我脑海中:这两部电影,似乎暗合了未来电影的两条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

  《爵迹》最大的卖点就是“100%纯CG”。所谓“真人 CG”,是指先通过特殊设备捕捉真人演员的动作表情,再采用计算机技术对表演数据进行处理,最终生成动画角色形象的拍摄技术。但在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撑的前提下,国内几乎所有影视制作公司都没有能力能完成这样的大制作。

  最常出现的就是角色动作不协调、四肢无力虚软、面部表情僵硬等问题,使人物像被操控的提线木偶般缺乏生命力,以至于诸如“为什么要做成动画”“全明星阵容就演了个这”等争议在影片上映后不绝于耳。

  有趣的是,“全明星阵容”里的多数明星,常因为演技不在线被观众诟病,但在CG电影中,“演技”这一硬伤被不成熟的技术消解了。谁会跟一个完全异化为某种不明生物的“演员”计较演技呢?哪怕他全程面无表情,观众更多也会把耙子对准制作方在特效制作的偷工减料。懂行一些的,明白真人CG动画耗时耗钱,凭郭导的气力和抱负根本难以呈现预想中的效果。演技?能看得出是个人就不错了——潜意识里,CG电影是可以无视掉演员演技的。这也是郭敬明的聪明之处,《爵迹》所号称的全明星阵容几乎都是流量明星,通常观众认可的“演技派”一个也没有——郭敬明毫不掩饰对自己将高票房希望寄托在流量明星身上的想法。

  一句话,《爵迹》这类主打CG技术的电影就是为有人气没演技的“小花”“小鲜肉”们提供在大荧屏上不显违和的机会。

  追求“真实感”客观上提高了演员门槛

  和CG技术更多呈现的魔幻感不同,李安导演在技术上的追求是“真实”——不仅是让你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还有对人类现实体验的敏感捕捉和放大。体验过120帧的观众对这个技术的感知一般是“过分真实”,当你能看清眼前人脸上的细微毛孔时,这种“真实”其实已经超越了正常人先天的生理感知范围。

  而这种“放大”对演员的要求是严苛的——不在于妆容要精致无暇到在120帧的亮度下看不见毛孔,而在于演员的每个表情、眼神、神态动作,都会无比清晰地传达给观众。所以面瘫是不行的,过度演绎也是不行的,只有细腻到位、不着痕迹的表演才能使银幕前的观众将真实感体验到底。也就是说,演员若有演技上的缺失,在120帧的技术革新中会暴露得更加显著彻底,对电影观看体验的影响不言自明。所以,李安所探索的技术,客观上也提高了演员的准入门槛。

  若有朝一日120的帧率普及为电影的常用选择(如同今天的3D和2D),很难相信真的有大波“死忠粉”能在两个多小时120帧的超感官体验中,去忍受让你时时跳戏的爱豆。

  但若以长远计,随着CG技术的完善,能以更低的成本更精确地让机器捕捉“真人”的表情,并在制作中无损呈现,恐怕在CG电影中“面瘫”,也不再是能被观众忽略的硬伤了。说到底,不管技术如何发展,行业如何风云变幻,既然选择“演员”这个职业,万变不离其宗的还是专业素养。没有打磨演技的端正态度,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傍身,即便捞了快钱,炒热了话题,也买不到业界的尊重——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范冰冰演了《爵迹》还要把自己折腾成李雪莲的根本原因。

  团子(媒体人)

http://www.dxsbao.com/art/1595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师道流芳映杏坛 弦歌未绝启新章

当冬日的暖阳温柔地抚过青砖黛瓦,曲阜师范大学教师博物馆的飞檐斗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甲辰年腊月初一,“七秩师大路情系曲园人”实践队的青年学子们,怀揣着对教育圣殿的朝圣之心,踏…… 张恒瑜 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 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查看全文 >>

曲径踏梦寻师迹,园深怀古悟教

在和煦阳光下,曲阜师范大学教师博物馆迎来了一支特别的队伍——“七秩师大路情系曲园人”实践队。1月11日,这群怀揣着对母校深厚情感的学子,踏上了探索曲阜师范大学校内教师博物馆的旅…… 卢奕 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 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查看全文 >>

踏沪访贤七秩路,情系曲园传薪

在曲阜师范大学即将迎来建校70周年之际,为了探寻校友们的奋斗足迹,传承曲园精神,曲阜师范大学校友会“七秩师大路,情系曲园人”实践队踏上了前往上海的征程,于1月13日与曲阜师范大学上…… 马晶晶 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 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查看全文 >>

沪上访谈叙校情,七秩曲园谱新篇

在曲阜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的喜庆时刻,“七秩师大路,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带着对校友的关切与对校史传承的使命,踏上了前往上海的征程,于2025年1月11日上午,拜访了曲阜师范大学上海…… 王晶 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 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查看全文 >>

孔博古韵入心怀,儒风暖意拂面来

寒假期间,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走进孔子博物馆,通过实地参观、交流研讨、宣传推广等形式,深入探寻儒家文…… 张恒瑜 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 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查看全文 >>

探儒韵千年 扬曲园新风

为探寻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弘扬曲阜师范大学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校园精神,2025年1月11日,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赴济宁市曲阜市孔子博物馆,开展了一场以“…… 张恒瑜 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 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查看全文 >>

校报为笺书校谊,实践作笔绘情长

为庆祝曲阜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深化校友与母校的情感纽带,促进校友与母校之间的紧密联系,2025年1月10日,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在校友之家开展了一项颇具…… 王晶 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 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查看全文 >>

溯华夏文脉,悟圣哲光辉

1月12日,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走进孔子博物馆,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朝圣之旅。实践团成员们怀着对儒家文化的敬仰,追寻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根源,品鉴…… 韩明辰 曲阜师范大学“七秩师大路 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新春送暖慰银发,佳节传爱伴暮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春来临,面对农村孤寡老人社会弱势群体,泰安市岱岳区山口镇开展志愿者下乡慰问活动…

横幅高悬映冬阳 用电安全入民心

随着冬季的脚步悄然而至,寒风凛冽中,家家户户的用电量也随之攀升。为有效应对冬季用电高峰带来的安全隐患,确保社区群众生…

守正创新共度春节

中国青年网滨州1月19日电(通讯员牟璟瑶)“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承载…

知识收纳,书海“整”行

随着社会对知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宝库,承载着传播文化、服务大众的重要使命。为了深入了解图书馆的日常…

以普通话为帆,推动社会发展之舟

以普通话为帆,推动社会发展之舟(通讯员:姜戈翠)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言启星芒”实践队满怀热忱地踏入了山东省聊城市东…

最新发布

冯骥才批“乡村趋同化”:民俗表演、伪民间故事处处雷同
  “还有比糟蹋自己的文化更可悲的吗?!”国务院参事冯骥才22日在河北省保定再度谈到“传统村落”的话题,如此痛心疾首。他直斥如今的中国乡村也同城市一样,出现同质化、趋同化。  “何去何从·中国传统村 …
文化走出去,更要走进去
  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会议强调,要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创新内容形式和体制机制,拓展渠道平台 …
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
  文化自信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化口号。不懂中国历史,尤其是不懂近百年中国的奋斗史,不懂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建设历史,就难以理解文化自信的丰富历史内涵;不懂得马克思主义传入的重要意义,不懂得中国传统文化 …
作家进入影视业如何"安全驾驶"?
  11月21日,《芈月传》编剧署名纠纷案在温州市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法院认定被告王小平和乐视花儿影视不存在侵权行为,驳回原告蒋胜男的全部诉讼请求。  2015年4月,《芈月传》小说作者、编剧(之一)蒋胜男, …
《四世同堂》遗失原稿找到了! 大结局将刊出
  “老舍《四世同堂》在美遗失原稿找到了!”昨天,这条足以令国内文坛和现代文学研究界兴奋的重磅消息迅速流传开来:翻译家、上海译文出版社总编辑赵武平几经辛苦的寻找,终于在美国找齐了近70年前《四世同堂 …
《你的名字。》导演新海诚:我做不出宫崎骏式国民动画
《你的名字。》中,互换身体的少男少女之间的“零距离”,实际上是无限远的距离。  新京报讯 (记者安莹)电影《你的名字。》前晚在京首映。除了导演新海诚本人现身外,徐峥陶虹夫妇、苏有朋、周笔畅、张译、 …
《我不是潘金莲》被爆“幽灵场” 遭疑票房作假
  本报讯(记者 肖扬)冯小刚新作《我不是潘金莲》是非不断,昨日又被媒体爆出“幽灵场”消息,指其票房作假。对此话题,无论是冯小刚,还是华谊兄弟,并未予以回应。  《我不是潘金莲》原定于9月30日上映主 …
王安忆谈陈映真:从来没有赶上过他而他已被时代抛在身后
  【编者按】  2016年11月22日,台湾著名作家、乡土文学代表陈映真在北京去世,享年79岁。  1983年,陈映真应邀赴美国参加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结识了王安忆。从此,王安忆将陈映真当作写作、人生上的偶像 …
京剧表演艺术家马长礼去世 曾在《沙家浜》扮演刁德一
马长礼  @京华时报 官方微博11月22日消息,记者从北京京剧院和多位京剧界人士获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长礼先生于11月22日下午在北京友谊医院去世,享年86岁。马长礼生于1930年,马长礼是谭富英的弟子,又是 …
河南新乡发文:国家工作人员相互不称官职 一律称为“同志”
  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我们党明确提出“党内一律称同志”,而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也指出了关于“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的阐述,11月18日,河南省新乡市政府发文:今后新乡市国家工作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