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江南
说到江南,我想所有人想到的,大概都是这么一幅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不过这是马致远的《秋思》,太过于悲伤。而此时江南的秋天已经步入晚秋,而我此时身处之地却已然冬天。家乡的秋天少了北方的荒凉与孤寂,三秋桂子,满地银杏,黄灿灿一片金黄。
我眼中的江南从地域上而言,非常狭隘,从文化的地缘性来说,又仅仅局限于长江中下游的苏中、苏南、皖南和浙北。苏南自然就是苏锡常镇宁,皖南呢,大抵也就是徽州六府吧。苏中就是通泰扬,而这其中就有我的家乡泰州,一座两千多年的古城,大江之滨,苏南吴文华和苏北淮阳文化相互渲染,把这座不大的城渲染得富有江南韵味,又有北方的大气。苏南是“鱼米之乡,人间天堂”,苏北是“古风汉韵,儒风兴盛”,写江南的有很多,汪曾祺老先生喜欢写高邮,高邮属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波心荡,冷月无声”很有风味,更多了一份大气。
江南是水乡泽国,在不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遍布着大大小小上千个湖泊和数不尽的小溪河流,这也就是江南被称为水乡的原因吧。正是这样的环境使得江南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小巧精致,古镇园林,饮食茶韵,小桥流水,一切都是那么的静谧、那么的安详。而这其中最突出的代表应该是苏州吧,这座被称为“东方威尼斯”的千年古城。也许苏州并没有威尼斯那样以船代步,但威尼斯却也没有苏州的古韵芳华。苏州是个钟灵隽秀的地方,它拥有千年的吴风美韵,苏州园林名满天下,苏州古镇誉满世界,是江南水乡最为突出的代表。
曾经漫步在狭窄的小巷里,踩着千百年的石板路,一脚,又一脚,静默的周遭,如丝的回响,谁能不思量万千,谁能不感慨良多?禁不住想起戴望舒的《雨巷》。对于读书,我是粗枝大叶,可是对于《雨巷》,我却一往情深。一直觉得《雨巷》是江南的杰作,丁香姑娘是江南最美的忧愁意象。而今,在这异地他乡,我多么希望邂逅一位神情幽怨的姑娘啊,可是这位姑娘又希望邂逅谁呢,一位诗人,还是一位旅人?在江南,我是想与人把臂同游的。
最喜欢的大概就是江南的夏天,虽然整整一个月要经历梅雨季,三伏天,但这种季节性的天气,江南人可是习以为常了几千年。梅雨时的江南,总是让人浮想联翩而又充满美感。古巷老街,青瓦细雨,碧石流水,身着印花蓝布的水乡女子,撑着一把油纸伞,在巷子的尽头,蓦然回首,柳眉轻佻,一笑倾城,二笑倾国,三笑没江南。自古多情江南雨,雨是江南的情怀,江南是雨的故乡。烟雨下的江南,像一位忧伤的少女,朦胧的眼眸中充满了一丝柔情。不过这种天气,总会让人抱怨,毕竟衣服半湿不干,买了一个星期的袜子,也不够用的。
既然提起了夏雨,那就要说说同为江南的冬雪了。“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描绘的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是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诗人的笔触,也许不尽是在江南写的,而这几句的作者,也不尽是江南人,但却将江南的美渲染的更美丽,也比我这一支愚笔写的更贴切。细细品味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听着《吴聊评弹》,江南的点点滴滴在脑海盘旋:烟雨蒙蒙、流水潺潺、杨柳抚堤、碧草如丝、繁花似锦、亭台水榭、悠悠木船、吴侬软语、小桥流水人家······
远方不远,它就在我的心里,是我一辈子的牵挂。
http://www.dxsbao.com/art/162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