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秦公一号大墓出土顶级椁具 揭开先秦时环境面纱

来源:西安晚报报料台mp

  位于宝鸡凤翔的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先秦古墓,这里曾出土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套天子丧葬礼仪“黄肠题凑”的实物。这套罕见的顶级椁具究竟蕴藏了多少历史信息?12月8日,记者就此采访了雍城遗址考古领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汉研究室主任田亚岐。

  椁具制作

  用了680多根百年树龄柏木

  11月5日记者在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展厅内见到了这套椁具的1∶1复原模型和几根当年出土的柏木椁木,平整的截面及历经2000多年依旧不朽的现状令观者无不震撼。

  这套出土于1985年的椁具如同一座巨大的平顶木屋,面积约90平方米。紧靠主椁室西南有副椁室,主椁室是安放秦景公遗体之处,四壁及椁底均为双层椁木,椁盖有三层椁木。

  据考古专家鉴定,这套椁具就是史书中记载的、天子专用的神秘丧葬礼仪——“黄肠题凑”。这是我国发现“黄肠题凑”的第一个实例,也是已发掘出的时代最早、等级最高、形制最大的一套“黄肠题凑”。整套“黄肠题凑”全是由坚硬、黄亮的柏木做成,每层56根,重300多公斤。尽管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但出土时仍然叩之有声。

  更令人惊叹的是,经检测这些规整的椁木均由柏木心做成,每根的横截面都是边长21厘米的正方形,两端中心有21厘米长的榫头,椁木长度有5米多和7米多两种。据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馆长景宏伟介绍,制作这套椁具,用了680多根百年以上树龄的柏木,据专家推测至少需要300亩森林才能凑齐这些木料。田亚岐说,在陵园内还有很多秦国墓葬,而雍城遗址范围内已发现的21座秦公大墓可能还会有“黄肠题凑”出现。据检测结果得知,这些柏木都是本地树种——秦岭侧柏,依照古人修陵就地取材的原则推断,2000多年前,当时的宝鸡应该林木葱郁、植被良好,有大片的原始森林。

  大一统前

  秦工匠已掌握合金冶炼技法

  田亚岐介绍,秦人在木结处浇铸白口铁和锡的合金,而这种浇铸现象几乎在每根椁木的木结处都有。当时的秦人为什么要在木结处浇铸金属呢?田亚岐说:“大一统前的秦人就已经认识到木材的木结会因收缩而脱落,水分将从脱落木结的空间浸入,使材质由此处腐朽。为了使‘黄肠题凑’长存不朽,工匠把椁木上的木结全部掏掉,随后用白口铁和锡熔化后的合金溶液浇铸封护,可以起到封闭隔水的效果。”

  如今在浇铸点周围,还可以清楚地看到,既没有烧焦的痕迹,又浇铸得很平整,在科技尚不发达的先秦时期,秦人是如何掌握金属的熔点以及精确的柏木燃点呢?这些谜题现在还不得而知,但这却恰好说明当时秦人已对这些物理知识有了深刻的认识,并掌握了相当高超的浇铸技术。

  景宏伟说大墓主副椁室和所有殉人的棺椁,共有长短椁木2000根以上。墓内几乎所有的椁木都作了这样的处理。如果每根椁木平均浇铸金属半斤,整个墓中椁木浇铸金属数量则要以吨计算。在铁器尚不多见的春秋时期,秦人是如何掌握难度如此之大的合金冶炼技术的?这也成为秦人留给后人的一大谜团。

  鲁班之前

  秦人木工技艺已叹为观止

  田亚岐说所谓“黄肠题凑”的黄,指椁材用黄色的柏木;肠,指材心;题,指头或端,即用柏木两端之材心,砍出榫头各一;凑,是这些用柏木心做榫头的椁木,在椁室内凑成长方形的框式结构。

  记者看到出土的椁木被处理得相当平整,长宽也都很标准。田亚岐说:“我们一直认为鲁班是木工的鼻祖,他发明了木工工具,但鲁班是战国时人,秦景公却卒于春秋时,因此早在鲁班出生前秦人木工技艺已叹为观止。”那么,当时的秦人是利用什么工具,又用什么方法让圆形的柏木变成规整的方形椁木呢?

  田亚岐说:“我们现在还能在椁木上看到斧、锛等工具砍、削的痕迹,我们推测当时应该是用斧、锛等工具进行粗加工后,再打磨成规整的椁木,当然是否还有更便利的工具,尚待进一步发现和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这套“黄肠题凑”全椁无一枚金属钉。那么这种榫头搭建的形式是不是榫卯结构的雏形呢?未来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或许能为大家解开这个谜题。

  此外“黄肠题凑”是绝对的天子丧葬礼仪,而当时秦景公只是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君,就敢于在墓葬中公然使用天子葬仪。如此看来,早在秦人尚处雍城之时,就已有秦国君主把秦人追赶超越的梦掩藏在了黄土之下。

  首席记者 张佳

http://www.dxsbao.com/art/1732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探秘非遗之旅:曲园学子聚焦短穗花鼓奥秘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文化基因与精神内核。它是我们先辈智慧的结晶,以独特的方式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宛如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我们与先辈、与历史紧密相连。近日,…… 张佳怡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守护非遗瑰宝,赓续文化根脉

非遗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瑰宝,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精神。曲阜师范大学“梦栖山野踏梦追风”实践队为探索非遗文化在乡村校本课程中的在地化开…… 张佳怡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走进潍坊风筝博物馆——领略风筝文化魅力

为深入探究与亲身体验了解风筝文化的深厚内涵,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春寻古韵,文化薪火传”社会实践队于1月15日走进…

探秘非遗之旅:曲园学子聚焦短穗花鼓奥秘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文化基因与精神内核。它是我们先辈智慧的结晶,以独特的方式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守护非遗瑰宝,赓续文化根脉

非遗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瑰宝,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精神。曲阜师范大学“梦栖山野…

曲园学子探访奇山所故址 调研古遗址改造新风貌

为深入了解城市故址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当前保护与改造情况,增强大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意识,提升其对传统文化价值的…

曲阜学子走进孔子博物馆——寻根儒韵

在传统文化复兴的浪潮下,深入挖掘和传承经典文化成为时代需求,曲阜师范大学“青春寻古韵,文化薪火传”社会实践队于1月9日…

最新发布

武学名家戴国华逝世 82岁时打败日本空手道冠军
戴国华生前习武不辍。 戴晓泉供图  戴国华,1926年出生,鹿城区人,11岁起学南拳,师从乐清国恩、上田阿昌;17岁随上海汇丰银行的汤渊明习少林武术,23岁时,拜师太极拳名家田兆麟,后从学师兄弟马大康。1960 …
爱因斯坦谈陀思妥耶夫斯基:他的写作目的非解决苦难问题
  爱因斯坦(左)对将陀思妥耶夫斯基(右)视为宗教作家的观点未予否定,认为陀氏的写作目的只是清晰地展示精神世界的神秘,而非解决苦难问题。(南方周末资料图 图)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陀思妥耶夫斯基给予 …
10年后人工智能会怎样?17位微软女科学家告诉你
  一直以来,男性科技世界占据着绝对霸权,以男性的视角塑造着这个世界。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科学家拥有话语权,技术世界有了越来越多的“她”元素。  科技加速发展,未来十年世界将会怎样?技术发展已经快得 …
从“冰公主”到被弹劾的总统:朴槿惠与政治相伴的55年
  当地时间12月9日,据韩联社报道,韩国国会议员表决通过朴槿惠弹劾案,朴槿惠将立即被停职,其政治命运或因此中止。据韩联社,本次有299名议员投票,投赞成票的议员有234人,弹劾案有望得到通过。  当地时间 …
故宫博物院院长:今年故宫开放76% 慈宁宫花园亮相
  如果说故宫博物院是承载了600年历史风霜的全中国最大的院子,院长单霁翔说,我就是故宫的看门人,我的责任是看好这个院子。  12月6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举办的“近现代建筑遗产与当代城市更新发展” …
中国人越来越喜欢为知识买单?
  “为知识付费是合理的。”当这句话挪到互联网上,似乎便没那么容易被人们接受。十几年前,互联网内容几乎都是免费的,无论是电影、歌曲,还是电子书、下载资料,大家理所当然地享受着免费的内容和服务。   …
村上春树自传性作品将出版 历时六年完成
  京华时报讯(记者田超)昨天,记者从新经典文化了解到,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新作《我的职业是小说家》将于12月中旬出版。这是村上历时六年写作的首部自传性作品,他讲述了关于写作、生活的故事,有一章还专门谈 …
日媒:修复不当反成毁文物 中国保护长城面临挑战
  参考消息网12月9日报道 日媒称,围绕中国“万里长城”中被誉为“最美野长城”的城墙修复工程,很多人批评称这让“景观毁于一旦”。政府致力于保护日益老化的长城,但面临的课题堆积如山。  据日本《朝日新 …
人人自恋的时代 电影拍给谁看?
蔡明亮说,以后只在美术馆放他的电影。 (《那日下午》剧照)李安运用最新技术拍摄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引起巨大讨论。  “如果你们想通过什么东西去看到这个世界,看到这个世界的多重面目,看到今天实 …
《月光男孩》直面美国少数族裔的成长创伤
  美国非裔导演巴里·詹金斯(Barry Jenkins)的自传性电影《月光》(又译《月光男孩》)(Moonlight,2016),讲述了黑人男孩Chiron在迈阿密贫困社区成长所经历的创痛。电影之外的美国现实亦是如此——与众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