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鲍勃-迪伦之问”不是反抗而是反思

来源:新京报

  关于鲍勃·迪伦的获奖感言,一些媒体多少有着“标题党”式的误导。仔细看过全篇获奖感言的话,你会发现,与其认为这是“反抗”,不如说是一种“反思”。其实许多歌词之所以出色,正是因为与音乐恰到好处的联姻,甚至可以完全从音乐中抽离出来,仅仅印在纸上就足以打动人心——诗与音乐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

  从沉默到缺席颁奖

  获奖感言引起多重解读

  距离2016年诺奖公布已经过去了整整两个月,所有关注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或许依然记得10月13日那个神奇的夜晚:有难以置信,有激动不已,有雀跃的欢呼,有热烈的争议,有人重新唤起了对鲍勃·迪伦遥远而又熟悉的年少记忆,有人初次听到这个名字后来便渐渐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他。

  而迪伦的沉默是这个诺奖“事件”中最耐人寻味的一笔。当关于拒领诺奖的传闻无休无止地席卷世界时,迪伦迟迟不置一词,既没有像萨特一样写一封拒领声明,也没有明确表示自己的态度。直到半个月后,迪伦终于发声——致电瑞典学院常任秘书萨拉·丹尼尔斯,表示“诺贝尔奖的消息让我说不出话来。我非常荣幸能够获得这个奖项。”在接受英国《每日电讯报》采访时迪伦也称如果条件允许,一定会去参加颁奖典礼。

  当地时间12月10日下午,2016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的音乐厅举行。鲍勃·迪伦终未出席颁奖典礼。真正的原因据说是,迪伦在颁奖礼期间有巡演合约在身。在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因年纪太大、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因生病住院、奥地利作家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因社交恐惧症都没能来到现场领奖。

  不过,迪伦依旧将获奖感言准备好递交给了评委会,在颁奖典礼后的诺贝尔奖晚宴上,瑞典学院代为宣读了迪伦的获奖感言。其中,一句“我的歌曲创作是文学吗”又引起了大众的揣度——迪伦是在羞辱诺贝尔奖吗?这样的获奖感言算不算一种“反抗”?

  实际上,关于迪伦的获奖感言,一些媒体多少有着“标题党”式的误导。仔细看过全篇获奖感言的话,你会发现,与其认为这是“反抗”,不如说是一种“反思”。究竟迪伦的歌词是不是诗歌?是不是文学?这个问题在莱昂纳德·科恩(加拿大著名歌手、诗人,2016年11月7日逝世)去世之后有着更特别的意味。

  从音乐走向诗歌

  文学之路殊途同归

  1996年鲍勃·迪伦正式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诗人金斯堡在推荐信中写道:“他的作品帮我们恢复了音乐与诗歌之间至关重要的联系。”曾被奥登誉为“每个诗人梦寐以求的评论家”的克里斯朵夫·瑞克斯撰写了一本著作《迪伦对原罪的先见之明》,将迪伦称为“当代美国最好的用词专家”。

  在颁奖典礼上,瑞典学院成员贺拉斯·恩达尔教授宣读了迪伦的颁奖词,称文学的形式经常因天才而改变,鲍勃·迪伦用他的作品改变了我们对诗歌及其作用的观念。他在颁奖词中还提到:迪伦对歌词韵脚的掌控好像炼金术一样,把传统的文字分解为没有人想到过的全新表达,令人震惊。那个背着吉他的年轻人,用万众期待的悦耳民谣融合了街头俗语与神圣词汇。和他的民谣歌曲相比,世界末日仿佛只是一个多余的模仿品。与此同时,他所唱出的爱情,让所有人都想拥有。

  许多好的歌词之所以出色,是因为与音乐恰到好处的联姻。有些甚至可以完全从音乐中抽离出来,仅仅印在纸上就足以打动人心。这样一来,文字和音乐又回到了诗歌最初的统一形态,诗与音乐本来就是分不开的,相辅相成的。比如科恩的声音,非常有磁性,极为魅惑,听起来就像是巫师在念咒,和文学的灵魂催眠效果是相通的。

  迪伦曾经说过:“如果让我可以选择成为另一个人,我愿意成为莱昂纳德·科恩。”但迪伦与科恩之间很大的不同在于,迪伦之路是从音乐走向诗歌,科恩之路则是从诗歌走向音乐。但不管怎样,殊途同归。我们可以在歌曲中聆听喜悦与哀伤、痛苦与无奈,这与诗歌所带给我们的最初的震颤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套用一句科恩的歌词:“万物皆有裂痕,方能照进阳光”。我们也可以说:音乐亦有裂痕,诗意从此涌入。

  撰文/风小杨

  鲍勃·迪伦的获奖感言(节选)

  “我很抱歉,我不能来到现场与你们一起共享此刻,但是我很确定,收到如此盛大的荣誉使我内心倍感荣耀。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是我从来不敢想象或者能期待的事情。”

  “当我在世界巡演过程中收到获奖信息时,我花了好一会儿去确认这个信息,我当时就想到了那位在文学史上拥有伟大形象的莎士比亚,我想他认为自己是一位剧作家,他认为他写的文字并非是进入文学,而是为戏剧舞台而生,是为了言说而不是阅读,当他在写《哈姆雷特》的时候,他一定在想这些问题,‘谁是适合演这个角色的演员?’‘演出资金到位了吗?’‘舞台现场足够容纳观众吗?’他的创作才华当然无可置疑,但他还是需要去关心这些问题,甚至在他脑海中最遥远的一个疑问是,‘这是文学吗?’”

  “并且,我不止一次地问自己,‘我的歌曲创作是文学吗?’要感谢瑞典文学院,不仅愿意去考虑如此复杂的问题,还最终给出了如此精彩的回答。”

http://www.dxsbao.com/art/176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星火燎原:大学生校史党史宣传征程

在时代的号召下,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青春筑梦,荣校报国”社会实践队队员们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校史党史宣传征程。他们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深入乡村的每一寸土地,…… 苏佚名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物理学查看全文 >>

荣校践于行 报国暖寒冬

春节将至,岁寒情深,为持续深化“希望小屋”项目,保证贫困儿童能过一个温暖祥和的春节,1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青春筑梦,荣校报国”社会实践队成员苏佚名在山东省泰安市…… 苏佚名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物理学查看全文 >>

义剪情暖叟,善举爱盈堂

为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促进社会正能量的传播,2024年7月21日,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青春向党”实践队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为老…… 苏佚名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物理学查看全文 >>

社区施教育童心,实践助力梦飞扬

为提升儿童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激发儿童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2024年7月25日,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青春向党”实践队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开…… 苏佚名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物理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乡情民情考察

返家乡乡情民情考察近日,一群大学生利用寒假时间,回到家乡大余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情民情考察活动。他们深入乡村、社…

星火燎原:大学生校史党史宣传征程

在时代的号召下,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青春筑梦,荣校报国”社会实践队队员们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校史党史宣…

社会实践队召开会议研讨“红脉传承,星火燎原”主题实践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红脉传承,星火燎原实践队于…

荣校践于行 报国暖寒冬

春节将至,岁寒情深,为持续深化“希望小屋”项目,保证贫困儿童能过一个温暖祥和的春节,1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

踏访沂蒙忆旧,传承精神启新

踏访沂蒙忆旧,传承精神启新“红色的沂蒙,是历史的丰碑,更是精神的火种。”怀揣着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与对红色精神的追寻,…

最新发布

网络写手现状:顶尖作家月入几十万 每日6000字是基线
  第十届作家榜子榜单“网络作家榜”。大星文化供图。  中新网北京12月13日电(上官云)《花千骨》、《锦绣未央》……这几年,由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十分火爆,由于“IP”效应,作为原著作者的网络写手似乎一 …
92处长城参观游览区半数未备案
  本报讯(记者 赵婷婷)国家文物局官网昨天通报了“《长城保护条例》实施情况专项督察”情况。督查发现,我国长城参观游览活动缺乏依法引导,已开辟的92处长城参观游览区,有50处未依法在省级以上文物等部门备 …
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理解的余秀华
《摇摇晃晃的人间》海报。(范俭供图 图)  2016年11月,中国纪录片在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IDFA)获得两项重要奖项:  ★长片竞赛单元评委会大奖 《摇摇晃晃的人间》  ★新人单元评委会特别奖 《 …
《血战钢锯岭》 救赎是人类最大的爱
  《血战钢锯岭》不仅是一部关于奉献和牺牲的英雄主义主旋律电影,它最核心的表达,是借用一名基督教徒通过自我救赎靠近神性光辉的故事,来印证拥有坚定信仰的力量。这是一个因敬畏上帝而内心澄明之的导演才能 …
购买电视剧收视率一集至少30万
电视剧《美人私房菜》因收视率低被撤档  昨天,针对上周《美人私房菜》制作方未买收视,导致其在浙江卫视收视过低被撤档的风波,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委托其法务委员会发布一份声明,表示将正式启动打击收视 …
国保单位庐山紫阳堤已成乱石岗 官方称修缮仍要走程序
  2016年11月3日,江西九江,已经破烂不堪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 本文图片均为 东方IC 图  庐山市紫阳堤建于北宋年间,是我国古代水利史上的伟大杰作。2013年,紫阳堤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
赴常熟客运南站开展“南站义工”活动
12月14日下午,为实践社会核心价值观,常熟理工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开展了南站义工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一批大学生志愿者,赴常熟客运南站,为旅客搬运大件行李拖包。…
许一杯香茗、约一世无悔
许一杯香茗、约一世无悔拥抱了一本书,便仿佛邂逅了整个世界。这个世界,繁华伴着落寞、孤独徜徉在热闹之中。不求安好,只愿匆匆百态、过眼云烟,不会掩盖荒芜,更不会迷乱心中的那片麦田。许一杯香茗、约一世无 …
正义会迟到,但却不会缺席
正义会迟到,但却不会缺席2016年12月2日,这个日子注定要在中国法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聂树斌及其家人终于等来了无罪判决。1995年聂树斌因“强奸杀人”罪被“依法”执行死刑,从此张焕枝夫妇便走上了一条 …
商学院15级国贸班举办捐衣志愿活动
商学院15级国贸班举办捐衣志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