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中国式相亲》≠包办婚姻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祖薇

  《中国式相亲》火了,然而比高开的收视率更火爆的是随之而来的评论热度。

  首期节目,男女嘉宾相隔不见,登场女嘉宾直接对话男生父母,“父母陪儿女相亲”的新形式招致诸多争议,甚至有观点称此种相亲形式是“传统的倒退”,节目是“换了包装的包办婚姻”。对此,节目监制刘原回应称:将父母加入到相亲环节中,绝不是一次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倒退,其实是用规则和相亲场景的外壳,让单身男女和他们的父母进行一次婚恋观念和情感的碰撞,“我们的初衷有两个,一是促成良缘,二是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代际沟通。”

  “父母包办”还是“对话父母”?

  节目中,五位男嘉宾带着自己的父母家人上阵,随后被带进玻璃房“隔离”。女嘉宾轮番上场,与男嘉宾父母直接对话,中意的父母将亮灯,获得三组家庭青睐则进入女嘉宾反转环节……父母的主动权被首次摆在台前,有人质疑称这种节目形式因循了一个世纪前中国“传统包办婚姻”的相亲模式!

  节目组监制刘原回应称这样的观点是对节目的一种误读,如果只是双方父母见面决定男女择偶,这才叫“父母之命”,但是节目是让年轻人和长辈在一起对话,“父母坐在前台并不意味着父母‘包办’,即使在国外,男女要结婚还是要带给父母看,获得祝福或者认可。我们提供了一个场景让单身的男女和父母能有一次直接的对话与情感的碰撞,通过规则的设计让每一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观念的权利。”

  节目实际包含台前、台后两条线,父母对话登台的单身男女,同时与自家孩子沟通。“相亲与自由不矛盾,为了保障充分的自主权,孩子在后台可以通过电话连线前台,随时表达自己的意愿,父母和媒人只是把关建议,后台嘉宾拥有爆灯权表明态度,前台嘉宾自行做出最终决定,父母并不是有些评论认为的‘专权’,可以把关但不可能替孩子做最后的决定。”

  带着父母相亲能解决代沟?

  “不要认为有父母参与的相亲就是时代的倒退。确切来说这是一档关于婚恋问题的代际沟通类节目,做这档节目的初衷有两个:一是促成良缘,二是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代际沟通。”刘原表示,做这档节目希望通过新的形式实现对代际话题的探讨, “在相亲过程中,台前父母的喜好和孩子的意愿会产生偏差和分歧,两代人择偶婚恋观的碰撞,是对代际冲突的呈现与探讨,也让子女与父母拥有了彼此了解、交流的空间和可能。我们本身就是一个对情感表达比较羞涩的民族,很多传统的观念教育我们要听父母的话,可是却不会与父母就产生问题分歧的根结原因进行心灵深处的探讨。”

  第一期赵浩然爆灯40岁女嘉宾遭到母亲反对,这却成了母子交流的一个契机。“因为这次的突发状况,让浩然母亲意识到因为自己过去在浩然成长过程中的母爱缺失导致了孩子在择偶时对大龄女性的偏爱。节目录制后,母子俩有了彼此人生的第一次彻夜畅谈,也修复了他们之间的情感隔阂。

  其实这个节目也告诉父母:有些中国式相亲观念可能会变成孩子相亲过程的阻碍,而年轻人要明白应该学会与长辈沟通的方式。通过两代人的婚恋差异、看到的问题,从而寻找到好的方式去理解沟通,我们会看到中国的父母与孩子之间都在相互学习尊重与理解!”

  看“婆婆挑媳妇”别扭

  看“丈母娘挑姑爷”就欢喜?

  首期节目中,嘉宾的婚恋观引发大量争议:二姨把女生必须干活挂在嘴边,身为营养师的妈妈称“手凉的女孩不考虑”,因为“手脚冰凉的女孩子是宫寒,如果生孩子就容易得小肠疝气,生女孩容易营养不良”,掀起讨论的热潮。

  有人称:“这是传统眼光对女性的歧视!”针对首期节目男方父母挑女嘉宾的形式引发的所谓“节目男权”的指责,刘原表示:“中国人似乎天生对于婆婆和媳妇的对立关系特别敏感,目前观众只看到了第一期可能有些误解,节目呈现的是中国家庭在择偶过程中的观念,所以也有很多观众看了说很真实,具有现实意义,类似找个能干活的媳妇这样如今已经不为年轻人认可的观点依然可能存在于很多长辈的观念里,有这种观点的家长出现在节目中,他们其实也没有牵手成功,家长本人会反思,是不是我想要的和如今的年轻人不匹配,电视机前有类似情形的家庭也会有启发。”

  另外,《中国式相亲》并不只有公公婆婆挑准儿媳的形式,第二期节目登台的将是男生,女嘉宾将坐进第二现场,变成“丈母娘看女婿”。刘原介绍:“节目并没有规定由男方或女方父母来挑选,在第二期节目就会有一个大反转,由女方父母来挑男嘉宾。首期大家可能天然觉得婆婆会为难媳妇,那第二期丈母娘看女婿,会不会越看越欢喜?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会看到很多现实问题,比如女方父母会比男方相对心态上更急一些,在巨大年龄差异这样的‘死穴’上父母的态度惊人的一致等等,都非常的真实。”

  文/本报记者 祖薇

http://www.dxsbao.com/art/1823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破局!广西师大学子为濒危的桂平杖头木偶戏寻生机

近日,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的成员们满怀热忱,踏入桂平中山公园前的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所,对桂平杖头木偶戏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了深度调研,力求…… 陈梓怡 贾丽雯 广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非遗传承添薪火:广西师大学子助力桂平杖头木偶戏焕新生

2025年1月1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走进桂平中山公园前的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所,深入调研桂平杖头木偶戏,探寻非遗活态传承之路。踏入展示所,团队成员仿佛穿越时空。展陈…… 陈梓怡 卢潇婷 广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桂平木偶戏传承现转机:广西师大学子实地调研 “把脉开方

在当今文化多元共生且非遗保护浪潮澎湃的时代背景下,古老的传统技艺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2025年2月25日,一群充满朝气与使命感的年轻人——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踏入了广西…… 陈梓怡 卢潇婷 广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桂平古艺逢新探:广西师大学子为杖头木偶戏 “牵线搭桥”

在非遗保护日益受重视的当下,为推动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桂平杖头木偶戏的“活态”传承,2025年2月24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怀揣热忱,踏入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展开一场深度…… 陈梓怡、王雨欣、 广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广西师大学子乡间寻根,助力桂平杖头木偶戏 “活态传承”

桂平杖头木偶戏,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文化底蕴深厚,却也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探寻非遗传承新路径,2月24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 陈梓怡 广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桂平木偶戏传承困境何解?广西师大学子实地探寻破局之路

在文化多元发展与非遗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当下,2025年2月24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前往广西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调研桂平杖头木偶戏的传承现状与困境,助力其传承创新。学生…… 陈梓怡 广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宁波财经学院“赤心”实践团: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宁波财经学院“赤心”实践团: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宁财学子组建“赤心”实践团,在假期里毅然踏上了红色文化探寻的征程,这段…

破局!广西师大学子为濒危的桂平杖头木偶戏寻生机

近日,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的成员们满怀热忱,踏入桂平中山公园前的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所,对…

宁波财经学院“赤心”实践团:铭记烈士初心,续写时代华章

宁波财经学院“赤心”实践团:铭记烈士初心,续写时代华章今年冬季,宁波财经学院组建了一支由5名成员组成的“赤心”实践小…

宁波财经学院“赤心”实践团: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

宁波财经学院“赤心”实践团: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寒假期间,宁波财经学院“赤心”实践团开启了一场意义深远的红色文…

非遗传承添薪火:广西师大学子助力桂平杖头木偶戏焕新生

2025年1月1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走进桂平中山公园前的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所,深入调研桂平杖头木偶戏,探…

最新发布

有人在秦始皇头上动土! 27项违法建设项目被叫停
秦汉新城  近日,有文物保护工作者反映,秦汉新城的多处项目屡次在不履行报批手续、未进行任何考古发掘的情况下,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咸阳城遗址保护范围内施工,严重威胁到了这一区域地下文物的安全 …
2016全球最具影响力Top.10博物馆出炉
  近日,国际著名设计网站DesignBoom盘点了2016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大博物馆建筑。  在这份榜单里,我们欣喜地发现,不仅有今年完成的新项目,如墨西哥巴洛克国际博物馆,还有旧馆改造的建筑,如美国旧金山 …
王菲演唱会门票“过山车”是否涉嫌违法?
一票务网站显示最高票价达到599999元。演唱会主办方辟谣票价消息。  王菲六年后全球唯一一场演唱会,近日却因演唱会门票风波陷入舆论漩涡。  在此前官方发布会上,1800元至7800元价格区间的门票,最终被炒到 …
谁引发了信用危机 中国电影还是中国影评?
  一句“张艺谋已死”的微博影评,如今被蝴蝶效应到了整个影评圈,在中国已经被诟病多年的影评人及影评如今面临空前的信任危机。昨日人民日报客户端转发《中国电影报》文章并改名为《豆瓣、猫眼电影评分面临信 …
取消“红包大战”让春节回归亲情
  当支付宝还在纠结即将到来的春节AR红包如何扩大影响力的时候,微信表示“弃赛”。今年年底,应该不会再看到支付宝和微信的红包营销大战了。12月28日,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在微信一 …
国产电影不是票房数字游戏
  截至12月19日,中国内地年度电影总票房达到437亿元。今年超过去年的441亿已无悬念,但众所周知,业界对票房的预期这一年来发生了过山车似的大转折。年初600亿的大目标好像近在眼前,然而暑期档票房意外出现滑 …
故宫博物院院长:改变只为让历史文化资源走出大院
  今年2月,三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走红,豆瓣评分高达9 4分,超过了系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到了12月,电影版《我在故宫修文物》也上了院线公映。《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播一改大众对于纪录片的刻 …
重庆木洞河街开街迎客 千年古镇冀再展旧时繁华
  图为木洞河街一角。 钟旖 摄  中新网重庆12月28日电(钟旖)青石板、木板墙、格子窗……28日重庆巴南区木洞镇河街经过一年多的打造正式开街。一侧是蜿蜒长江水,一侧是飞檐翘角的古建筑,在木洞生活了78年 …
看纽约古董商怎么走私亚洲文物:洗白后送到佳士得
  一项针对纽约最知名古董商的指控使人们注意到,掠夺者、走私者、艺术商以及其他相关人是怎样合谋,将印度或是柬埔寨神庙中的古文物偷运到美国,为它们制造一份假“简历”,粉饰一新后再以合法程序进入市场买 …
史铁生去世5周年 人民文学社推出《史铁生作品全编》
  【编者按】2010年12月31日凌晨,史铁生去世。 为了纪念作家史铁生,人民文学出版社将推出全新版《史铁生作品全编》,将于2017年1月与读者见面。  《史铁生作品全编》共十卷,其中小说五卷、散文一卷、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