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阅读《习近平的知青岁月》一文,才知道我们这位伟大的总书记,有着比我想象中要丰富得多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
文革那段日子,现在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回忆。但是对陕北农村走出来的总书记来说,七年的插队生涯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陕北七年,锤炼了他坚韧不拔、坚毅刚强的性格,铸造了他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情怀;七年知青经历让他真正接了地气,了解了国情,贴近了人民,真切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冷暖和甘苦,培育了他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延安的红色历史文化和陕北人民豁达、包容、厚道、质朴、奉献的集体人格,滋养了他崇高的政治理念,铸造了他不变的“初心”。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从普通公民到国家主席,从下层军官到军委主席。从西北到华北,再到东南沿海地区。中国的西部、中部、东部地区都待过,党和国家各个领导层级都干过,农民、大学生、军人、干部都当过。这么丰富的阅历,在这么多重要领导岗位上历练过,有这么长时间的实践积累,这样的一个人,把党和国家交给他,人民是能够放心的。十八大这五年来,习总书记的成就有目共睹,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不久的将来会实现。
时代在变化,上山下乡的岁月已经成为了历史,新一代的年轻人也不会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了。老一辈人有时候会觉得现在的年轻人不争气,爱拿自己那时候的事情来举例,“想我当年条件那个艰苦,每天做农活,饭也吃不饱”之类的,由此指摘年轻人“身在福中不知福”,言下之意这些人应该去吃一遍他们经历过的苦头才好。我没有指责的意思,但是我们至少要认识到这是历史的进步,而不是退步,不然新一代就不会“身在福中”了。所以为什么要去吃那个苦,老一辈的努力就是为了让后人少吃苦,要不然他们努力为了啥?话又说回来,现在的青年人,知识分子真的没有吃苦吗,也不见得。随着国家体制改革的推进和铁饭碗被打破,现在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相应地这一代人承受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重。所以人注定还是要吃苦,只是吃苦的形式不同,在前人眼里后人的苦不如从前,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也是从这种变化中才能体现出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由此联想到我们现在的社会角色,远没有那个年代的习总书记以及其他知青的身份那样复杂,就是纯粹的大学生,承担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至于说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那是在做好学习的本职工作基础上谈论的。因此在校园里,我们要吃的唯一一种苦,就是学习专业知识之苦。这个苦都吃不了,更不用谈什么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伟大复兴。换个角度看,我们现在其实就处在习总书记当年插队的境遇,都是在吃苦,都是在受磨炼,只是受的磨炼不同,一个是在农村磨炼,一个是在校园磨炼,何来一个比另一个更苦更累的说法呢。由是观之,我们要做好的,就是经受磨练,养精蓄锐,不畏挑战,迎难而上。能够吃过了这个苦,再走进社会之时,就会发现没有什么不能承受的。这大概就是习总书记的知青岁月能够带给当代大学生的一些启示。
http://www.dxsbao.com/art/2334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