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余华《第七天》有感
合上书,我笑了,发觉看余华老师的书总能带给我许多惊喜。正逢七月半中元节,关于“死后的世界”我开始多了一层思考。
我想了想这些年中元节祭祖,家中老人首先对孩子打招呼的就是晚上不要出去溜达或是吹口哨,提前买好祭祀用的贡品不能偷吃,否则会被打嘴巴,问道谁会打时,老人们也只是噤声作罢,意指是逝去先祖们会责罚。中元节的一个重要活动就是烧纸,我有见过制作粗劣的冥币,上头写着“天地通行银行”,以及一沓沓的钱纸和香烛之类。到迎客送客环节,家中长辈会叩头行礼许下愿景,起初孩子们是不懂这些的,甚至会有些抗拒,大人们会手把手教授,配合的小孩儿不是因为心信,而是觉得热闹,新奇好玩;不配合的小孩儿只是觉得奇怪抗拒。我是那个从配合到不配合,又到形式配合的大小孩儿。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想表达的是:在党光辉的照耀下,我是一个共产主义接班人。
余华老师的《第七天》让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他把人们祭祖烧纸的意义给我弄明白了。一来人们反映现实虚构的灵魂世界其实是另一个现实世界,逝世者会化作灵魂,从一个世界摆渡到另一个世界,人终难免一死,死后在另一个世界终会相聚。二来是对逝者的追思悼念,一年一度,接祖作客,欢喜送客,看似是一群生者的闹剧,实则是逝者的狂欢。
书中主人公杨飞在一场事故中死去,被告知已经死去的他要去殡仪馆将自己火化掉,他身边空无一人。在死后的七天里,他和曾经的爱人,亲人,朋友以及邻居相遇,再一一告别。其中杨飞和杨金彪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父子情最让我感动,身上盖满树叶的杨飞等到父亲那句“我不怕死,一点也不怕,我怕的是再也见不到你”,余华老师总是这样,他的文字也不管你承不承受得住,一下就拽住你的心,揪的生疼。其次在我看来杨飞与李青的结合也充满不现实的梦幻感,他们的爱情总给我一种不安宁的感觉,却又没有那么轰轰烈烈,至死不渝。杨飞是痴情种,美丽的李青为美丽的外貌所累,经历迷茫,虚幻的荣华权力,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迷途知返,大彻大悟。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所反映的种种社会问题与现状,也表现出余华老师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
以前看到书中写到佛家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杨飞兜兜转转,尝尽八苦,最终明明白白的放下一切。
余华老师笔下的灵魂世界依旧是一个充满特权,不平等的社会。都说人生而平等,死后呢?人们会对生活失落失望,甚至在死后也不一定有信心。
天地为炉,世人皆苦熬。人不由人,死更不由人;生艰难,死更艰难;人间悲惨,地狱更悲惨,灵魂再也无法返回人间,却也不知该去往何处?这是一种悲观的视角,难免消极。我想人生在世,还是应当积极豁达,珍惜生命,莫蹉跎岁月,留下遗憾。
http://www.dxsbao.com/art/2428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