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说过:“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在这个动力与压力,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存在着佛系文化与狼性文化两种处世策略的争议。这两种心态,何者更应当成为当代年轻人的处世之道呢?
其实,佛系文化和狼性文化质对应的是两种心态。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佛系文化指降低自身的欲望、宠辱不惊、与世无争的心态,而狼性文化指努力打拼、力争上游的心态,就像我们熟悉的华为。当今时代,佛系青年被贴上了“丧文化”的标签,佛系和得过且过、不求上进联系在了一起,然而真的如此吗?到底何种文化,更够让青年人获得幸福感并实现人生价值呢?我认为在这个压力倍增的时代,佛系文化看似不争不抢,实则更适合当代年轻人。
一则,当今时代压力倍增不容小觑。有一项关于人焦虑程度的调查表示现代人一大半以上具有轻度及以上的焦虑,有20%有中重度以上焦虑,而心理学的预期效应指出,预期和实际的落差感是失望情绪产生的重要来源。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的幸福方程式也指出,效用/欲望=幸福指数,即如果我们的欲望指数越高,而目前生活中产出的越少,我们的生活状态越不幸福。所以,选择降低期望的佛系文化,看待问题“佛一点”,则更能有效地让我们在高压的竞争环境下得到自身的幸福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就是这种思想下指引的幸福。而与佛系文化不同的是,狼性文化更强调力争上游,对竞争的结果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这种期望往往会形成竞争之下的压力,高压之下不仅增加了青年人追求幸福的负担,也使得青年人陷入在各种各样的竞争之中循环往复的怪圈,因而佛系文化降低心理预期在当代更容易让青年人实现幸福。
此外,佛性文化对心理调节的积极作用,对年轻人应对生活的高压具有更实际的指导意义。心理研究表明,当人们有所追求的时候,会为了追求的事物努力,但随着个体对结果的渴求程度的提高,却会因为太苛求一项事物而变得不安、狂躁,反而影响了目标的达成。所以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里,高三的老师总会对学生说用平常心对待高考反而会发挥得更好。在当今社会,年轻人已然面临诸多现实的压力的前提下,我们再去推崇狼性文化,打着动力的幌子教唆年轻人必须力争上游、勇争第一,最后的结果只是加剧青年人的心理焦虑感,降低努力的绩效,也不利于青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相反的,只有练就佛系的心态,不骄不躁、宠辱不惊,保持平常心,遇到挫折不气馁、收获成果不自满,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尽可能做到最好。
最后,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正如新东方著名英语老师朱伟曾经说过他学好英语,甚至是认为做人做事要做好的秘诀,就是少一点功利功利主义的追求,多一点不为什么的坚持,这也是当代青年人为人处世的时候应该借鉴的正确态度。
http://www.dxsbao.com/art/2442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