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化生产,不可规避
文/胡婉婷
近日,“盒马鲜生”销毁临期生鲜食品引发网络热议,不少网友觉得丢了可惜,并认为这样的做法不合理。“盒马鲜生”也表示左右为难,称为保证食品最佳品尝感和新鲜品质,临期食品必然要销毁报损,目前已尽力止损。
人人都明白“粒粒皆辛苦”的道理,而在“杜绝浪费”的今天,却有无数餐厅超市采用定期销毁临期食物的方式,因此招致不少网友的质疑也在情理之中。
在浪费的背后,饥饿也一直持续。阿根廷作家兼记者马丁·卡帕罗斯(Martín Caparrós)在纪实作品《饥饿》一书中指出:此时此刻,全球有9亿人正因缺乏工作机会、没有薪水而忍饥挨饿。平均每5秒钟,就有一人因为饥饿和营养不良而引起疾病和死亡。
基于人情,可以将临期的食物捐献给饥饿或需要的人,这是事实。但科学前提是,定期丢弃临期食物,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不折价卖掉商品,是考虑到用户的消费心理,用户也许会等到商品折价后再去购买,这与商家销售目的不符。不可否认的是,临期的食物不够健康,特别是含有蛋白质的食物,商家不轻易送出去是为维护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以免招致祸患;并且,如果卖出或捐赠临期食物,反而会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在物流上还会大费周折,这是另一种层面上的更大浪费。
其实,临期食物的定期销毁和后续引起的争议,是现代集约化农业、食品工业的发展带来的。现代集约化农业和食品工业让食物更廉价,更迅捷地走进人们的厨房饭桌。而在廉价和迅捷之下,浪费也不可避免的发生。
比如,在农业生产环节,农民会故意将一部分农产品溃烂在田地里,因为经销商和零售商会出于它们长的不优质、个头不够大或者营养价值不够高等理由而拒绝收购这部分农产品,且消费者也并不会偏向选择形状不雅的商品。因此,对于农民来说,拾捡溃烂的农作物是没有必要的。因此,这部分农作物就被故意浪费掉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购买和生活需求也在提升,不仅希望食物新鲜又营养,还渴望生鲜的购买可以方便又快捷。在企业妄图有最大盈利和市场日显浮躁的背景下,这样的需求似乎与部分企业的盈利目标产生了矛盾。既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还要达到盈利目标,这是比较难实现的。
在此矛盾下,现代集约化农业和食品工业又确实存在除了浪费之外的诸多弊端。它们正在从各个方面给人类和环境带来各种负面影响。比如,全球生产出的抗生素有将近一半用在刺激食用动物生长上。一些全球连锁快餐行业就依赖于集约化养殖和生产,以产出更多更大的鸡,从而获得更大效益。伦敦脑化学和营养研究中心的迈克尔克劳福德提到:“集约化的养殖业确确实实破坏了食物的营养价值。”确实如此,食物营养含量的改变必然会影响人类身体健康,这是不可规避的负面影响。
诚然,集约化生产和食品工业的很多的现实问题亟待解决。但从短期和长期来看,这样的现状都是难以改变的。首先,集约化生产和食品工业,不仅仅为了给城市居民提供商品,还是乡村经济生活的支柱,很难从农业方面来重新规划。
其次,生鲜的背后,还需要更多的考量和方案,这需要长期的思考。随着未来社会生产力的结构转型和乡村经济的改变,面对饥饿问题、浪费问题,乃至集约化生产模式的弊端,社会也许能交上一张解决问题的优质答卷。
http://www.dxsbao.com/art/25453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