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幼时都读过一两句艾青的诗词,有“大堰河,我的保姆!”亦或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恰巧,我与艾青都姓蒋,更巧的是艾青的故居距离我爷爷的故居仅几百米之遥。然而,不巧的是我自幼跟随经商的父母生活在苏州而非金华,直到我初中的年纪才回到故土,但也没有对那块故居有过什么好奇或是什么参观的想法。一直以来,在我看来,那里或许只不过是大人们挂在嘴上的艾青故里,我眼中的一个破院子罢了。或许是因为太近了,以至于对它有些许排斥,导致我从来没有去看过那处“破院子”。迷迷糊糊记得那故居边上不远处有一处蒋氏宗祠,很小的时候爸爸带我进去过,还说什么我们的名字都在上面。这次回到金华,也只是因为这个作业的关系才在晚上散步的时候走过去看看,也不指望看到什么让人惊叹的遗址,只求看到点可以写的东西。
故居的夜里很静,静的让我感到敬畏和威严。这是白天感觉不到的,偶尔听得见几声犬吠,余下的便只有风声,风声之外,就只有我这个路人的心跳。建筑坐南朝北,五开两厢楼屋。整体感觉就两个字:古朴。夜里泛黄的路灯之下,透着岁月气息的墙面似乎是从过去走来却从未有变化,溢出的是有种人民诗人的感觉,正如门口石碑上所写的那样,以为会有一股书中曾写过的“老旧城墙”般的气息扑面而来,但并没有,唯有一阵阵木头的味道在空气中弥漫着,好闻,也让我的脚步渐渐走近。由于夜里也看不清楚什么,于是我仅仅在外围溜达了两圈,也没有感觉特别的感觉,没有想象中那种亲切和动容。但我不能就此一了百了。于是我准备在第二天下午进屋内再看看。隔日,我单独来到故居,房子不大。面对正门,门上挂有“艾青故居”的木制牌匾,门上还贴有对联“擎怀景赏九天月,追梦诗吟万里青”,应该是每年过年的时候换新的,左侧是刻着“艾青故居”的一块石碑,二零零六年立的,距今也有些年头了,门都两侧各摆着一盆不知名的盆栽,叶子有些泛黄了,但还算有生机。靠近门口是一个艾青的半身石像,刻着“人民的诗人”“1910-1996”的字样。因为是本地人,所以我出示身份证就进入景区了,窃喜,户口还算派上用场,内部以木制家具为主,处处可见字画,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幅老虎的画像,左右各有一副字“(右)百年燕翼唯修德”“(左)万里鹏程在读书”,而正中间摆着一台古朴的摆钟。别的无非是后人造了一些铜像,以及摆放着艾青一些作品和简介的老旧桌椅,以及一些不知是不是后人栽种的装点朴素房子的植物。总体来说,有着一定的古色古香,但因为面积关系,游览的时间其实不是很长就能看完所有东西,虽然可以在游览的过程中补充一些知识点或是修补一下我对这位本家的映象认识,但是,我觉得这些对于一个花15块钱进来的游客是不值的,同时也是对于安息已久的人民的诗人的一种不尊重。难免听到一些为艾青慕名而来游客的不满和后悔,或言故居不过如此,或言有损艾青在人民心中的印象。我听着这些形形色色的评价也好讽刺也好,也没当回事,毕竟我也是这些游客之一,也认为不值,但是毕竟这里是诗人的故居,且把心中的不满留在心里,而不喧嚣不惊动栖息在故居的魂灵,心存一份敬畏。故居终究只是一座建筑而非文人本人,何况这么多年过去了,价值观念已变化很多,谁能知道这些东西是否还能代表当时的年代?
http://www.dxsbao.com/art/2596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