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科学管理原理》
2017级 行政管理班 吴婕 201730062016
有人这样评价泰勒:“在没有机器人的时代,创造机器人。”且不论这一评论是否偏颇,但“标准化”确实是泰勒的重要管理原则,泰勒对这一思想的阐述在《科学管理原理》中占了很大篇幅。现代化大工业流水线的生产方式,其最早的思想源头就在这里。
泰勒之前对管理的研究都不成体系,皆止于经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的工业时代来临,由于管理水平底下,导致资源的大量浪费,雇主和工人之间矛盾尖锐,传统的管理方式捉襟见肘,急需一种新的理论作为管理活动的指导。《科学管理原理》就诞生于这样的背景。
泰勒科学管理与传统管理的本质区别就在于科学管理秉持的四项原则:用科学方法代替经验;挑选“一流”的工人;改善管理者与工人的关系;管理者和工人在职责上均分。
泰勒认为,任何行业,即使是最简单最基础的工作,也蕴含着深奥的规律。这些科学规律一旦被提取出来,就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人的效率。经验无法复制,但科学方法却可以,通过科学方法的运用可以使大批普通工人变得高效起来。
当然,他还指出要挑选“一流”的工人。不一定是要最优秀的,但一定是要合适的。这体现的就是一种人岗匹配的思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管理者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安排到合适的职位。
针对劳资关系紧张问题,泰勒提出雇主和工人双方都有必要进行一场精神革命。工人要放下对雇主的敌意,不要错误的把自己摆在雇主的对立面。因为究其根本,雇主和工人的利益是一致的。工人工作效率高,会使工厂运营良好;工厂持续盈利,能给工人提供稳定的工作、支付更高的工资。这个逻辑似乎非常有说服力。但泰勒是站在管理者角度来讲的,他并没有说出资本家榨取工人剩余价值的事实。不过这个说法,对缓解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是有益的。
管理者和工人职责均分,指的是管理者应该要承担更多的事务。比如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规定一天合适的工作量、对工人进行培训等等。而工人所做的只是去执行计划、服从工作安排。之前是所有事情全是工人自己承担,除了工人没有智慧无法制定科学的计划而影响生产率之外,由于缺乏有效监督,作业进度和节奏都把握在工人自己手里,这使得工人磨洋工很方便。如果管理者承担起这些职责,工人生产有了科学指导,他们又没有机会磨洋工,生产效率自然会提高。
泰勒的管理思想,其所起到的效果在当时石破天惊。他使管理成为一门科学,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
但科学管理理论也存在缺陷。
泰勒对管理者的定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科学管理理论的理论高度。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泰勒口中的管理者是中层管理者,而非高层。所以他虽然提到了管理者要怎么制定计划,但并没有说要负责战略制定。并且管理者对象仅限于工厂作业的工人,并没有涉及到市场营销等其他领域。
除此之外,泰勒对人的基本假设才是争议颇大的地方。
人们对泰勒的评价毁誉参半,泰勒尤其受到很多工人仇视,这都与他对人的基本假设有关。
泰勒认为,人是经济人,本性为利益所驱动,自私且懒惰,是不可信赖的。所以他在此文中所推崇的做法,其前提都是把人往最坏了想。在他设想中最完美的工人,不需要发挥任何积极性,只需服从管理者命令,遵从科学指导,能够高效完成生产任务。他们只能通过标准的动作来完成工作,日复一日。
但只要是有七情六欲的人,就无法长期保持标准,高度重复且枯燥的工作会把人逼疯。人除了对物质资料的需求之外,也会有精神追求。
为了追求社会财富最大化,将人异化成机器运转的零件,将人困在所谓的“标准”囚牢里,这是否是值得鼓励的?
康德已经给出答案:不要把人当做完成目标的手段,人本身才最应该是目标。
追求社会财富最大化,其本意在于社会福利最大化,也就是说,整个社会的人都过得更加幸福。人不应该是追求财富的手段,人本身的幸福才是人奋斗的目标。
至于最一流的工人,或许正如前所说,只有机器人才能满足泰勒的要求。
http://www.dxsbao.com/art/2604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