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卢梭及本书主要思想概述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等。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是应法国第戎科学院在《法兰西信使报》1753年11月号上刊登的一个征文题目所写的论文。题目全称如下:“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什么?它是否为自然法所许可?”。卢梭的社会政治哲学所追求的最高目的是人的自由和平等。 《论人类不平等》的主题是探讨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社会契约论》则提出了实现社会平等的理想。前者的终点是后者的起点:专制被暴力推翻后,人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社会中达到新的平等。
本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人类的自然状态及在此状态下人类的平等状态。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人在自然状态中就已经服从于理性,那时的个人实际已拥有了一些权利,而后来人们订立契约不过是为了更好地行使这些权利。卢梭则主张人类的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是完全不同的。他反对拿自然来为社会组织制度做任何辩护,他认为人类的自然状态类似于“原始状态”,不能以现在社会思维代入思考。卢梭在本部分表达了诸多对目前社会生活的不满,人类从自然状态过渡到社会状态总体上被认为是一种社会和时代的进步,而他认为正是这种发展使人类某些优良特质趋于消失,就像人类训养宠物会使动物某些特质退化,而与饲养动物相比,人类更会为自己的便利生活创造条件,所以从人类发展方面来看实为一种退步,故其观点带有浓厚的返祖情结:“从前曾经有过一个人们愿意永远停留的时代,…对于你们现在的状态,你们有种种理由感到不满,因为它们预示着你们的不幸的后代还将感到更大的不满,以至你们反而愿意往后倒退。”以现在的科学发展水平再看卢梭的这一观点,不得不说其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而其返祖情结在当时也受一定程度的诟病。卢梭从其所设想的自然状态中得出自由和平等是人类的真正的人性这一结论,“大家都承认,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处于自然状态中的人都是天性善良的,他们只喜爱安宁和自由,只愿自由自在地过着闲散的生活,而从不愿损害他人。”,认为不平等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自然或生理的不平等,因为这种不平等是自然确立的,包括年龄、健康、体力、智力或精神素质方面的不平等;另一种是伦理或政治的不平等,因为它依赖于某种契约,是经过人们的同意而建立,或者至少说是许可的不平等。这后一种不平等包括某 些人享有的有损于其他人的各种特权,比如比其他人更加富裕、更加尊贵、更有权势,或者甚至是让其他人服从自己的特权。而在自然状态中,其由人类天生具有的自我保存愿望和对同类的怜悯心来维系。其中怜悯心实际起着在社会状态中由法律,风俗和道德所发挥的作用。在这种状态下,“自然在给人分配天赋时,即使真的像人们所说,往往厚此而薄彼,但是在人与人之间几乎不可能发生任何关系的环境中,那些得天独厚的人们,因受自然偏爱而获得的好处,对于别人又有什么损害呢?在没有爱情的地方,美丽有什么用呢?对于没有语言的人,才智有什么用呢?对于不互通交易的人,狡诈有什么用呢?”因此,不平等在自然状态中几乎是感觉不到的,它的影响也几乎等于零。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政治社会建立,据此而引起的不平等的产生和发展。人类天生具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能力以及生存发展的需要是不平等产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私有制则是不平等产生的根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私有财产的出现使两者在相互作用中扩大了不平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是产生阶级矛盾的原因,该观点至今亦然符合社会现实。卢梭还提出,人类的不平等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法律和私有财产权的设立,这一阶段认可并划分了富与穷,是由平等向不平等迈出的第一步,人们为了获取利益产生了冲突与竞争,统治与奴役,是对卢梭笔下先于理性而存在的怜悯本能的瓦解;第二阶段是官职的设置,划分出强与弱的 概念,掌握一定官职的人拥有权利上的优势,在社会生活中运用特权使强者和弱者的不平等界限更加分明;第三阶段是合法的权力变成专制的权力,产生了主人和奴隶的概念,该种状态是对平等人权的最大挑战,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下的古代中国为例,专制统治易产生保证暴政、腐败现象,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长期处于不平等状态,其合法权利极度缺少确认和保护,被统治者的思想也受到很大程度上的束缚,阻碍了思想解放,削弱了其对个人合法权利的诉求意识。
二、基于本书在研究不平等问题上的启示
卢梭认为研究不平等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对人本身的认识,在认识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理解时间推移和社会变化对人本身产生的影响。
在社会发展对人的影响方面,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是在社会环境中,受多重因素影响,人类的情感不断丰富、理性不断发展,而其天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束缚。在自然状态中的野蛮人,依靠力量生存,少有深入思考,从不为情欲牵绊,自给自足来维持生活,保持最原始的天性而不受所谓“社会状态”的束缚,而因为理性的产生发展,人类开始研究和学习如何控制欲望,以理性来约束行为,制定法则由此产生,人们之间产生了不同与原始社会的联系,并通过指定一定的规范和法规来保障社会的平稳运行,而自然法的产生则是基于人类本性,卢梭不认同古代罗马和当代法学家将自然法权限仅仅局限于有理性的动物这一看法,因为人们即便处于社会状态,也对自然的了解非常欠缺,人们往往在社会生活中寻求一些公共利益,并将其抽象化,成为大家所公认的一种准则,卢梭认为这种下定义的方式虽然简便,但过分武断,不能充分体现自然的声音,而确定这个真正的法则,必须使规范对象有意识地服从这个法则,且能够直接体现自然的声音。
第二是在社会发展中产生和体现了辩证法思想。其中矛盾思想,因为私有制的产生,贫富差距逐渐拉大,专制制度的出现则使不平等达到顶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矛盾日趋激烈;随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逐渐摆脱愚昧,从原始社会走入文明社会,但在进化过程中,因为法律制度、官职、专制的产生发展,不平等更为突出,人类社会就是在矛盾对抗中不断前进的。其中也有“否定之否定”思想的体现,卢梭认为社会状态所产生的不平等是对原始社会平等的否定,但专制统治使社会状态中的不平等达到了顶峰,其对这种不平等的的否定则是二次否定。卢梭还认为人类应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事物发展过程是曲折的,认识需要一定的时间。
第三是社会的发展使权利接替了暴力,天性服从了法律。卢梭的社会政治哲学所追求的最高目的是人的自由和平等,但人类在步入现有社会状态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不平等,自由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人民一旦适应了统治者的存在,便再也无法摆脱桎梏,当他们试图解脱,只能发现他们的革命最终几乎都将他们的命运交给了那些只会加重它们锁链的引诱者。人们创立了官职,将权力集中,使专有的人来管理社会,设立了法律制度,用理性和规范维护和保证个人权利的实现,减少了原始的暴力方式。面对人类不断丰富的情感和欲望,需要用法律加以约束,以维持表面的平和,而法律在此过程中是否钳制了人的思想,这一问题也可作为本书引发的辩证思考。
三、基于现代视角的几点认识
1.卢梭在本书中所提到的在认识人类本身和大自然的问题上,我们需要保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其对社会不平等现进行了否定,提出人人平等的思想;这些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有一定的影响,作为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其浪漫高尚的精神也为后世哲学思想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促进了社会思想的解放和发展。
2.卢梭认为人类从自然状态过渡到社会状态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倒退,自然赋予森林中生存的野蛮人健康和搏斗的本领,而在不断进化中,人类进行了反自然的思考,为自己创造了更多的便利,使感官趋于堕落,是这种变化成为了人类不幸的根源。这种设想将自然状态中的人的形象构思的过于理想化,且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该观点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但卢梭在本观点中体现出的辩证法思维是当时时代背景下的一种进步。
3.文明与自由的矛盾是长期存在的,在人类步入和建设文明社会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不平等现象,为了文明的保障,在一些相对情况中,人类的完全自由不能够实现。卢梭所提出的社会契约的要旨是一切人把一切权力转让给一切人。由于这种转让的条件对每个人都是同样的,因而每个人并没有把自己奉献给任何一个人,反而从所有订约者那里获得了与自己转让给他们的同样多的权力,所以每个人在订约后仍然只是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卢梭的思想对矛盾的理解和解决作出了一定贡献,但在社会的不断进化发展中,人类仍需要根据社会实际进行平衡和妥协。
4.卢梭的自然法思想认同了古典自然法学派关于人生而自由平等的观念,反对了自然法传统中的理性传统,将自爱心和怜悯心作为先于理性的存在,他认为理性是制定法的产生根源,而在认识自然法的过程中,认识自然的本性不能依靠实证科学,把握法律的实质也不通过外在地比较与总结,当务之急是理解人性,从人类本性出发才能推导出自然法的准则。从目前普遍的认可的自然法概念来看,卢梭的理想状态下的构想观点有一定局限性,但从人类本性出发进行研究的思考方向有其先进性和启发性。
5.人类的欲望和理性在社会状态中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而法律作为天平,是平衡两者、维持稳定的重要环节。理性使人们学会压制欲望来获取更高价值,在如何抑制的问题上,人们开始制定规则,形成法律。法律作为社会生活的调节器,并不能只是冰冷的限制性条文准则,应在不断的社会实际变化中,不断追寻情感和规则的平衡。
四、结语
卢梭的这部著作,正如恩格斯说的:“可说是精采(彩)地显示了自己的辩证的起源”,它不但是对人类只是在上帝面前才是平等的那种基督教封建学说进行思想斗争的武器,同时它还包括法国资产阶级的革命口号“平等、自由、博爱”。卢梭按照辩证的方法描绘了社会历史的轮廓。思想谨严、分析精细和深刻、文笔精彩,用热情激动的词锋的锐利地揭示了社会不平的地本质。
通过阅读本书,我有以下感想,首先,我深感本书作为哲学类书籍,部分内容艰涩难于理解,因此我通过网络等方式借助相关文献了解书中主要观点,加深对卢梭思想的分析认识,为自己顺利阅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阅读过程中,我感觉应将阅读的重点应着眼于作者的论证过程,作者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参考文献:
[1]何怀宏.平等与文明 ——重温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7(1):20-26. DOI:10.16207/j.cnki.1001-5957.2020.01.004.
[2]施承成.浅析《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的辩证法思想[J].青春岁月,2014,(6):440. DOI:10.3969/j.issn.1007-5070.2014.06.392.
[3]王刘慧.《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辩证法思想及现代反思[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8):216.
[4]廖然琴,邱太昌.论卢梭的自然法思想[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8,28(2):8-10.
[5]魏月,程彪.近代自然法的自我扬弃——霍布斯、卢梭和康德自然法理论对黑格尔法哲学的三个启示[J].北方论丛,2016,(6):156-159. DOI:10.3969/j.issn.1000-3541.2016.06.033.
http://www.dxsbao.com/art/2613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