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我而言,美术馆一直都是活在别人嘴里的神奇建筑,我自认为对艺术欣赏不来,因此也从来没有主动去过甚至是有过想要参观美术馆的想法。但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我体会到了交响乐的整齐划一、认识了中国戏剧中的生旦净末丑、知道了艺术不仅仅是一幅画、一场音乐,更是融入生活的一种态度,一种对人生的思考,也让我对艺术有了更多的看法。
人生如画,画如人生。走进美术馆,那一幅幅陈列的作品,其精细、逼真程度让人叹为观止。其中一个穿着红色碎花衣的小女孩贯穿了整个童年系列,放牛、戏水、给弟弟喂饭,李自建老师只用了简单的几个场景就把完整的童年生活都呈现在了他的画里,寥寥几幅画,我都能想见那个小姑娘单纯、快乐的童年生活,我甚至还回忆起自己小时候放学总在田间采花做花环的样子,就算每天做着枯燥重复的家务,生活平静地没有一丝波澜,也丝毫不能减弱小孩子对快乐的敏锐力。那时候,快乐在小孩子的世界仿佛格外容易,而与大自然有关的一切更是童年里最美好的记忆。
画中的世界有表达美好生活的那么自然也有描写残酷世界的。汶川大地震之后,李自建老师特地为该事件作了一系列画集,并将这些油画拍卖所得款捐献给当地政府重建校园。我钦佩老师的博爱之心,也为那些受苦受难的孩子感到不幸。画中的小孩有站在废墟旁读书的、有浑身是伤不知所措的、更有用充满希望的眼神期盼着远方的。我听过许多关于汶川地震的报道,也看过不少现场实拍,最震撼的当数唐山大电影。和电影中小演员经历灾难之后的眼神不一样的是,电影传达的是一种经历天灾之后的绝望无助以及被母亲“抛弃”的失望,而画中的小姑娘眼神中透露着一股渴望,像是迷失黑暗的人追寻光明,无知的人渴望知识。电影是动态的,那些眼神随着镜头转场也就一闪而过再也看不到了,但画是静止的,小姑娘的眼睛仿佛是一湾水,越看越深,越看越觉得其中的感情纠结而又复杂。就是这样一幅画将这样的场景以这样一种艺术的方式呈现在我眼前,我似乎更能感受到那场灾难给人们带来的打击以及灾难过后人们沉重而复杂的心情。也许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整个美术馆的作品有上百件,可见李自建老师一生都在作画。大道理暂且不说,生活在一个这样时代我们要兼顾的事情太多。成年人尘埃落定但也有家庭有事业要照顾,我们要忙学业要开始担心两年以后的毕业即失业问题。这样的环境下,想要固执地只做一件事愈发显得难能可贵。这些画是李自建老师的心血,也是他的生活态度——为生活作画,而不是为作画而作画。二十岁,人生不过才刚刚开始,我却似乎提前感受到未来的压力,毕业、就业、工作、家庭,光是想想就觉得让人丧失勇气。我们都有随心所欲的想法,无奈却败给懒惰和现实,我很好奇李自建老师是怎么在作画和生活之间找到平衡点的,生活优先于作画还是作画优先于生活,亦或者两者共生?其中的答案我不得而知。但或许,我们可以在空闲之余来看看别人的经验,看他是否有自己坚定的目标,又或者同在座的我们一样迷茫;看他们是如何生活,是怎么在他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精神依托。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
http://www.dxsbao.com/art/26245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