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歧视链实质上是学历歧视,它是指一些企业在聘请条件中指明只招收硕士,形成了 硕本歧视。此外,本科歧视链还可用于形容本科之间的歧视,比如“985”“211”高校对“双 非”高校的歧视。包括身处鄙视链的学生在内的一些人们,也普遍认为硕士比本科生优秀, “985”高校的学生比“双非”学校的学生更胜一筹。 必须承认的是,本科歧视链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以学历评判人的方式具有便捷性和 一定的科学性。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极为重视一纸文凭,学历是一个人除了家庭以外的另一 重要出身,在未熟知一个人之前,学历在一定程度上是评判他优秀与否的重要因素。此外, 在学历成为就业的敲门砖这一大环境下,为了提升自己的学历,一些处于鄙视链后端中的人 们选择考研、考上名校,从而推动社会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 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学历虽然是评判一个人的有效途径,但终究不是唯一标准,评判一 个人的指标还有办事效率和能力、诚信度、热情度等等,这种本科歧视链只是一种简单化归 咎,不结合其他能力只看学历的一刀切做法存在逻辑偷懒嫌疑。更何况用学历来评判一个人, 其准确性存疑,分数和能力之间没有绝对化的等号,一些名校出身的高分低能者、书呆子却 难以融入社会生活,而普通高校也不是弱者的聚集地,也能培养出煜煜生辉的人才,比如个 别本科生的工资就高出研究生的工资几倍。 分类对比是出现本科歧视链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中学时代,很多学校都存在班级等级之 分的现象,如普通班、火箭班等,可谓花样百出,这旨在按照学习成绩将学生们“分级”对 比,尖子班的学生常会听到“不努力学习就只有去普通班”等分类对比话语。在这样的大环 境下,学生们难免不被潜移默化出分类比较意识,有比较就会有落差,这延伸出相应的自信 和自卑,一些成绩好的“优生”产生了莫名的优越感,瞧不上成绩不如自己的人,分类比较 也因此生发出了鄙视。在彼时,大多数学生就已经成为了本科鄙视链中的预备成员。 无论如何,本科歧视链这一现状在短期内无法消失,但人们不能以此为借口坐以待毙。 歧视链中的“被鄙视者”必须直面事实,以平常心去看待本科歧视链,将外界和内部的压力 化解为自身前行的动力,抓住机遇全面展示自我;“鄙视者”应当舍弃“唯成绩论”的旧思 想,正视自身和他人的优缺点,否则良机终成危机;雇佣方企业也需要做到“去学历化”, 致力于让评判方式更全面、更权威,建立多方位科学考核机制。唯有如此,本科歧视链问题 才能得到根本改善。
http://www.dxsbao.com/art/2626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