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耳边吹过的风,从荒芜的草地和萧败的残花,从潺潺清冷的溪水,从凄凉清冷的地里田间的阡陌小径,那一切感知的点滴都散发早春的气息。美妙的世界在冬天肃清了喧哗的大自然的所有的噪音,枯荣、萧败、腐烂无论,该离去的离去,该冬眠的冬眠。冬天真是天地的一个整理的平台,给生命一个冻结的缓冲,给自然一个瞬息的修整。给忙碌的苍生一个修整,给明天一个希望。如今,在春的萌醒之下,万物复苏,轮转亦然。 很多时候很无助,一直承认并直视这样的无助。似乎一直在茫茫黑夜里苦苦找寻,有如大海中央一只绝望的木舟,恐慌地找寻着海岸。痉挛的喘息声伴随肆虐的海浪,撞击,反复、反反复复,几欲舟覆.喜欢黑夜,一如喜欢那样独坐的感觉,喜欢伶仃的心于暗夜翩翩起舞.不语的夜,不语的心,不语的灵魂。如今,这夜在,这夜中的风在,这轮暗黄的月在。却厌倦了自己!彻底的!如果可以,就化作一缕轻烟,随了那风而飘放. 不知何时起,喜欢了混响乐中那夹杂的风笛的旋律。高亢起来明亮尖锐,低沉的时候柔软婉转。响彻心扉,欲透苍穹。感觉只有那音乐无处不在,如清澈温暖的水滴,如习习拂面的微风,如潺潺流动的清泉,又如高山上远古的回响,渗透在每一个听者灵魂绎动和沉静的时候里。仿佛一段很寂寞的时光,不想与人倾诉,不想让旁人打扰,或许因为沉默才能明了,才能让自己坚强。于是喝水不断,频频上网,听音乐,写字,也阅读。只想在黑暗中安静的时候脑子一片空白,疲惫不堪。
心,或许瞬时便平静!有时阅读可以使人忘记了倾诉,让故人的灵魂短时间的伴随自己,那些汹涌的灵魂暗流,是激情,是幻想,是沉迷,亦是沉沦。不知何时起喜欢了诗词,而赏李清照的诗词却是学生时期就开始了。《满庭芳?小阁藏春》,诗人借梅来慰藉自己,“莫恨香消雪减,须信到、扫迹情留”。花开花落,兴衰更替,是大自然的规律,无人可改。
仅记风韵和情致足矣。“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诗人以梅的品格和风韵作为自己精神的追求和寄托。可以看出李清照对于人格美的执着追求,虽然这样的美与失去和丈夫那多年的雅趣相比,多了沉重和忧伤,却融入了更多的社会人生之内涵,更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其《点绛唇》中,“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表达诗人那少女的纯真感情,对爱情的专注。充满女性的幽怨与灵气。李清照以女性的直觉去摄取生活,诗词里,有少女的真情,也有诗人的灵气;有女性刻骨铭心的相思,更有词人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与个性。或许李清照的高傲与叛逆,优雅与忧患,汇集了她独特个性的方方面面,从而构成其自尊、自信、自强的人格美。有痛苦意识的人,一定有高于现实的追求;细细品味痛苦的人,才能领悟人生的真谛。而我呢?是否不知什么是苦,只知强做愁?更不知何为人生之真谛?生命如朝露,旦夕不存;岁月似流星,转瞬即逝。沧海之粟,大千之埃。无欲则刚,无所求则无所惑。食、性无所谓拒绝,那不符合生命本身。但俗人的我却无法超脱在欲望之上,无法拥有一颗淡泊宁静之心。俗吗?红尘中的我是否太俗亦?天下万物,生于有,也生于无。以无争达到无所不争,以无为达到无所不为。“非淡泊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能知道这些的我,是否能做到?没有一样东西能够让我真正的拥有。或许失去反而比得到更接近本质。正如徐志摩说:“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如画的生活就在身边,如歌的岁月正在经历,快乐的执着正在追寻。那么人生,还有什么是放不下的?寂寞如我,沉沦如我,忧郁如我,黯然神伤如我,伤感如我,郁闷如我,俗人亦如我!那么,红尘中的俗的自己,心里在执着的寻找什么?或许连我自己都不知道俗我,俗亦!
http://www.dxsbao.com/art/2626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