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脊梁,筑我华夏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脊梁,是医者仁心救国。已居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在最危急的关头号召国人尽量不要去武汉,自己却挂帅出征,逆风而行,奔赴武汉。73岁的李兰娟院士,不顾劳累,无畏生死,带队支援。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院长,立于前线,与时间赛跑,与疫情竞速,“多救一个是一个”是他的心愿。救治一线“带头人”张继先主任,在灾患初发时斩钉截铁上报,为早日抗疫争取宝贵的时间。已经离世的李文亮医生,率先拉响警报,让国人感佩。那一页页摁着鲜红手印的请命书,那一张张被口罩磨破的脸,那一双双被消毒液浸泡出裂口的手,那一缕缕为了疫情剪去的头发,那一声声“加油武汉,加油中国”的口号,展示了中国精神、中国风骨、中国形象。
这脊梁,是有着中国心的华夏子孙。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在顶天立地,都在散发自己微弱的光,将这片神州大地照亮。我们或许渺小,但同样不可或缺。口罩生产工人春节期间仍在赶工,医院建筑工人在小道边吃着年夜饭,各地医生、各省物资火速驰援武汉……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中国力量。出台一省帮湖北一市扶助政策,爱心人士筹集善款、倾囊捐赠,海外华人从世界各地购买口罩防护服运回祖国,社区工作者走访排查管制,人们严听命令宅在家里……平凡的我们,都是后方的家园守卫者。
我们赞美平凡,更赞美勇气,“我们之所以赞颂勇气,是因为我们人类总是在明知风险的时候,仍然选择做我们该做的事情”。
疫情中,每一个坚定的“逆行者”都为抗疫增添了一份希望;疫情中,每一个善良勇敢的平凡人也挺起了中国的脊梁。
“从风月同光到万千逆行,人性依然闪光夺目。若你我皆以此为尺,未来便不会被黑暗吞噬。”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寒冬终将过去,我们一定会等到华夏大地春暖花开。
http://www.dxsbao.com/art/2631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与济南救助管理站妇女、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主任陈晓黎面对面 在妇女、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我们见到了陈晓黎主任。今年是她在济南市救助管理站工作的第二十二个年头,被问及二十二年……
陈志茹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我们的工作其实就是为生活无着的人们提供一个温馨的家。” ——题记 有一帮人,他们默默无闻,无论严寒还是酷暑,都能看到他们开着救助车行驶在街道上。他们是救……
伊鹏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写在前面 七月末八月初,带上行李箱和一颗好奇的心,我们来到淄博市救助站,在这里开始了我们的社会实践。从一开始对救助站并不了解,到去汽车站做社会实践调研时的半知半解,再……
陈璐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生命从这里开始变得幸运 从前的我笃定这个社会是冷漠的。每个人都应该独立的生活,做好自己。亲情,爱情,友情,这些情感无非都是个人生活的点缀。但救助站的生活却和我所想的完……
谷丰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心得感悟 初入救助站 2018年7月18日,考完最后一门试,心里放下了考试的压力,剩下的只是等待着社会实践的到来,后来得知自己要在第二批去往救助站时,内心稍微有些失望。 不……
孙家伟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由于有很多受助人员精神不太正常,所以当被告知实践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是要保证自身的安全时,我内心的恐惧加深了,也意识到此次实践的难度和重要性。 第一天来到妇女儿童科,只见……
郑天娇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现在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横行霸道的时代。在这短短的一周时间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感受到……
董自豪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有会听到有人抱怨国家社会制度的不公,总有人会对社会福利制度不满,而我这个暑假就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了在淄博救助站的社会实践活动。 ----题记 初入救助站,温暖在心间 7月……
许小雪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