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由话剧《驴得水》改编而成,前半场令人捧腹大笑,后半场剧情急转直下,人物一步步黑化,悲剧来得毫无预兆。与其说这是一部讽刺喜剧,不如说这是一部披着喜剧外衣的悲剧。
故事虽发生在民国,取材却源于现实生活,在每个人物身上都能找到自己或他人的影子。讽刺和批判人性是影片的主题,人性的“贪,愚,弱,私”在这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在影片中,你可以看到人如何逐渐放弃自己的底线,如何为了自己的私欲而伤害他人,可以看到原本美好单纯的理想如何在现实中支离破碎。人物黑化的背后,是对人性的反思。
1942年,一群怀揣着“农村教育实验”梦想的教师们,来到贫穷又干旱的农村办小学,想改变中国农村的“贪,愚,弱,私”。由于当地缺水,他们需要一头驴来拉水,可他们穷得连买驴养驴的钱都没有,只好借“驴”的名义,虚构了一名叫“吕得水”的老师向教育局申请工资。一天,教育局派特派员来考察吕得水教学情况,慌乱中他们只得临时拉了一个铜匠来冒充吕得水……然而局面一发不可收拾,啼笑皆非的闹剧开始上演,黑幕背后的黑幕也慢慢揭开。
在影片的后半场,人物黑化,曾经的梦想支离破碎。
孙校长,本是一个怀揣崇高教育梦想的理想主义者,他愿意扎根于环境艰苦的农村,希望搞好农村教育,但他的方向和方式都错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不惜伤害别人,尽管他口口声声说这都是为了大家好。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学校,撒各种谎把所有人都拖进泥潭,他纵容张一曼“睡服”铜匠来换取学校利益,他默认了裴魁山对张一曼的辱骂,他用谎言“唤醒”了铜匠的私欲和仇恨,他甚至不惜用下跪逼迫自己的女儿撒谎。这正是人性的“愚”和“私”。
张一曼,一个性观念开放,追求自由和独立的女人。在整部剧中,她是利用别人也被别人利用的弱者。她为了留住铜匠,让他继续扮演吕得水,不惜用身体“睡服”铜匠,她的根本目的是保住集体利益,但也掺杂了她的性欲,因此她也是自私的。由于种种为了集体又掺杂私欲的行为,她最终遭到了残忍而激烈的报复,自尊心被狠狠践踏,追求美和自由的梦想彻底破碎,她变得不堪一击。这正是人性的“弱”和“私”。
裴魁山,一个自私,歹毒的个人利益追求者。他原本爱着在他眼里单纯而不是放荡的张一曼,但这种爱在张一曼“睡服”铜匠后变成了恶毒的恨。在特派员逼迫大家批斗张一曼的会上,他指着张一曼咬牙切齿地百般辱骂,他对张一曼只有得不到就要亲手毁掉的占有欲。在整部影片中,他都只是竭力追求自己的利益。大热天穿貂袍,对西方人讲西方历史故事,在强权下点头哈腰,他荒谬可笑的行为无不体现他的势利。这正是人性的“贪”和“私”。
周铁男,一个正义感十足却有勇无谋的愤青。他本一腔热血,不怕得罪任何人,总是第一时间冲出来保护大家。但在后半场,他变了,在一颗子弹擦过脑袋的那一刻他似乎懂得了“维护正义不值得拿性命去冒险”的道理,在强权和不公面前他选择了畏缩和妥协,还自以为这是最明智的做法,甚至在即将失去最爱的人那一刻他也不敢作声。这正是人性的“愚”和“弱”。
铜匠,一个没有文化,老实笨拙的农民。这是一个既可怜又可恨的人。他可怜,是因为他因别人的理想和欲望被搅入骗局,被利用,被伤害。他可恨,是因为他“用知识武装”自己后有点“知识分子”模样时残忍地报复张一曼。为了躲避自己的家庭,追求自己的私欲,他跟特派员一起撒谎,还拖累有恩于自己的佳佳。这正是人性的“愚”和“私”。
特派员,无疑是“贪”和“私”的代表。揭开特派员真面目是电影的转折之一。影片中特派员不懂装懂,把听不懂的方言当作英文;人们都以为是学校骗了特派员,实际上特派员才是最大的骗子。电影用荒谬,曲折的情节尖锐地讽刺了当时中国教育的腐败。
他们打着改变中国“贪,愚,弱,私”的旗号,做着把“贪,愚,弱,私”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事。
影片延续了其话剧的风格,话剧感浓郁,演员表演稍显浮夸,但这也是笑点所在,整部戏瑕不掩瑜,值得一看。
http://www.dxsbao.com/art/2632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