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翻译家将原版书名“The Crowd”译作“乌合之众”是更看中了群体在社会中的破坏性,因为“乌合之众”的表面意思是像乌鸦一般毫无章法地聚集在一起的人。勒庞的“群体”并不是指小部分或多数人在空间上聚集在某一个相同的地方,它更多指的是心理群体,即具有个人的情感和思想向一个群体的方向发展的普遍特征。在大众勇于发声和善于发声的今天,观点狂欢的微博、豆瓣、知乎等社交媒体为信息传播中心理群体的形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生活在信息的漩涡社会,正如导读所写下的那样“群体只会干两件事:锦上添花和落井下石”,我们通常会有如此的感受和领悟。
人们不会明确地感知自己是属于哪个群体的,因为这种变化是潜移默化的,我们不可能成为单独生活与社会毫无交集的独立社会人。刚好在翻阅这本书时,看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网友都很喜欢在别人的微博下发表一些高谈阔论,或者引导评论的风向,却忘记了自己也可以发表微博。群体喜欢评论别人,或者附和自己赞同的观点,这就是“舆论”即公众的言论。其实大多数人们的行为都是无意识动机的支配,他们不会是故意地有某种目的,就是因为如此,会展现出容易急躁冲动,遇事缺乏理性、判断力和批判精神。这让我想起了2018年德阳女医生自杀事件,这个事件显而易见地暴露了以上所说的群体的缺点。
网络编织了一张大网,将生活无形的包裹着。如果说,在报纸、电视和广播的繁荣时代,普通人们还可以成为荧幕背后的人,那么在这个时代,我们被无形的监控着,个人信息不再是个人的隐私。男孩家长在网络发出偏向自我的求助和披露该事件后,媒体转发和网友舆论使这件事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曝光安医生及其丈夫的个人信息,进行人身攻击与谩骂,群体不再拥有理性,同样也缺乏判断力。可以说,是网络舆论造成了安医生的死亡,也为安医生的整个家庭家庭带来了不幸。
群体是无意识的,在一些行为做出之前他们并不会有意的思考其可行性,正是因为无意识,在舆论的领导下,很多悲剧才会发生。舆论的力量无法预估,群体的强大力量的秘密也许正是因为这些无意识,无意识便毫无顾忌。勒庞做出关于群体心理的研究,并将观察到的结论记录于《乌合之众》一书中,其首要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指明群体的力量的巨大性和群体的缺点,而是让人们知道可以表达、可以接收信息,但不缺乏理性,做出一些无可挽回的事。对媒体来说,作为生产整合信息的机构,传递“真相”才是基本的职责。无意识的群体,不会成为无意识的攻击者。
http://www.dxsbao.com/art/2632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