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所不能忍受的,是历史的终结,是那种生活的尽头感,是曾经奔涌向前的时间突然慢下来,停下来,无处可去。”
书名或许来源于Send You A Bullet,一个巴西纪录片。作者在这本书的社会篇目中写到了这部纪录片,记录片讲述了圣保罗是蔚然成风的绑架流行现象。一个关于贫穷和挣扎的纪录片,好像折射着那个社会背景下人们的失控和混乱。
劫富济贫的故事和用杀人放火去解决贫困问题,这样的主题好像总是让人难以下定决心用法律给人定下死罪。但作者的说法令我感触颇深,“穷人很多,但不是所有的人都用杀人放火去解决贫困问题,所以不能用社会根源来为个人暴行辩护。”
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言论,“不是所有人都会哭天喊地的面对自己的不幸”、“不是所有人都会日日夜夜抱怨命运的不公”以及“不是所有人都用杀人放火去解决贫困问题”,这些话都很对,并且毋庸置疑。但我却总是在听到这每一句话后面的某个悲惨的故事以后,屡屡感慨这个社会让太多的人感到难以呼吸,甚至在几番挣扎以后窒息。
我终归会用社会根源来为他们的选择在辩护,那些沉重、抑郁的、不得已的,好像都叫做社会本身。而且随着年岁渐长,辩护的次数越来越高,我们好像也前所未有的、日益频繁地见到社会本身的样子。
我以为,这就是生活的尽头感。
重复机械的生活好像没有了活力,一眼可以看到结局的未来没有了新意,我们被迫或者自愿选择一成不变的日子,可当挫折和挑战如约而至的时候,我们把不堪一击的自己看做环境的牺牲品。于是,好像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社会根源来做辩护,好像所有的不幸都可以叫做社会本身。
作者是一个文科博士,她在这部记录片里看到的是社会问题;而我是一个在这个容杂庞大的社会中认真生活的人,我看到的是我们生活的样子。
我们总是抱怨这个社会怎样怎样复杂,哪里哪里不如我们的意,仿佛我们和这个社会格格不入。可我们又总用社会来当作我们的胆小怯弱的挡箭牌,把所有的失败和妥协都归结到社会身上。其实哪里是社会不如我们的意,不过是我们选择的生活不如意而已。
所以,我们的出路也从来不在这个社会变好的那一天,而在我们的生活和我们自己变好的那一天。
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对日常生活保持永不疲倦的惊奇,永远在路上,永远在前行。
http://www.dxsbao.com/art/26385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