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对于现代青年而言,传统文化被赋予了“老土”,”无趣”的标签。正因如此,我们才时常感叹中国很多传统的优秀经典如《道德经》,《论语》等中国传统的文学著作鲜有人问津,而滑稽的段子却频繁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国很多的传统节日也丧失了其原有的味道,比如我们很多人会感叹:“这年越来越没有年味儿,反而国外的很多节日受到追捧.。”例如,我们现在会过情人节而很少过七夕,国外的圣诞节也是很受追捧。特别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中国的京剧老腔少有人听,直到在谭维维的《华阴老腔一声吼》播出后,老腔才进入到广大人民的视野,才慢慢地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那些作曲作词一般的口水歌曲,却很受欢迎,也广为传唱。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受到的冲击却又仅是如此?这番景象不仅让人道;“如暮春落红,晚照夕阳。”
正是在传统文化危机重重的情况下,中国的传统文化才需要转型和升级。而能带领传统文化突出重围的利刃——科技。“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正在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和现代文化的业态创新。”[《用科技助推传统文化转型》汪振军教授]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所以,在传统文化进行转型和升级之前,首要的是要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
时代变迁,历史发展,在一批又一批老艺人离世的同时,一些特殊的传统文化也随之消亡。例如竹编、传统布艺等。这时可以采取拍摄纪录片的方式,将民间老艺人的传统记忆拍摄下来。除了对传统技艺的记录,还可以对传统文物进行保护。例如去年很火的,《我在故宫修文物》这档综艺节目,向广大人民展示了我国对文物保护采取地一系列措施,通过邀请流量明星来吸引观众,从而引起观众对文物保护,修护等的认识和重视。今年很火爆的云观看方式,也非常有利于我国文物的保存和保护。莫高窟敦煌壁画的参观是有人数限制的,但现目前非常受大众欢迎,也非常普遍的云参观方式就很好地避免了这一缺陷。我们可以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参观云,同时专家在线讲解的方式,更有利于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有传承就有创新,我国利用科技在传统文化产业,传统文化业态以及传统文化的体验方式方面实现了巨大突破。
现代科技对改变传统文化业态,使传统文化进入现代生活并成为当代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显著作用。现目前,我国国民更加注重精神消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如电影,动漫,电视等方面需要很大的改进。由于没有利用科技进行转换,中国文化资源被国外开发利用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由刘亦菲主演却由美国制作的《花木兰》,还有票房显著的《功夫熊猫》等作品。而2019年创下新票房记录的动画《哪吒之魔童降世》体现了我国在文化业态上的进步。
科技创造了新的文化体验方式,丰富传统文化的呈现与接受方式。无论是在视觉还是触觉方面,都给观众带来与以往不同的体验,这也为传统文化摘去无趣老旧的帽子迈出了重要一步。传统文化产业在今天之所以缺乏吸引力,就在于其呈现方式和体验方式过于单一,缺少互动性,缺少趣味和韵味,没有引起人们的欣赏兴趣。而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利用科技手段,让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广泛参与人与文化双向互动,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例如之前的3D观影,到现在的4D和VR都能给观众更直观更新颖的体验方式。
用科技助推中国传统化转型,是现阶段最符合人们欣赏口味和时代潮流的最有效的方式,科技将会给传统文化注入活力,会使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获得蜕变。
http://www.dxsbao.com/art/2645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