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隔代抚养是好是坏?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作者:李曼

生了孩子谁来带?很多年轻父母听到这个问题,一定想到的是自己的爸妈。

不少年轻的父母忙于工作或不在孩子身边,因此会选择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这种现象就是隔代抚养。一项在全国范围内调查“隔代抚养”的结果揭示,中国近一半孩子是随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上海0~6岁的孩子中有50~60%属于“隔代抚养”;广州“隔代抚养”的孩子占到总数的一半;北京更高达70%。然而对于隔代抚养,大众的讨论褒贬不一,隔代抚养到底是好是坏?

“隔代抚养”苦了老人毁了孩子?

听到“哇”的一声,刘阿姨心头一跳,赶紧跑过去,孙子正大声哭喊着,儿媳板着脸站在一旁。王阿姨本能的冲过去将孩子拉到身旁,确认没有受伤才生气的对儿媳开口:“干什么呢,吓着孩子怎么办?”儿媳也满肚子怒气:“妈,你不能再这样惯着他了。”

原来孩子偷偷拿了妈妈钱包里的一百块钱去买了玩具,被妈妈发现后还不认错,甚至哭闹起来。“他还小,怎么能叫偷呢,你别吓着孩子。”刘阿姨舍不得让孩子哭,儿媳却不依不饶,“妈,小天已经上小学了,不能再纵容他犯错了,你这是要毁了他吗?”刘阿姨气的一口气差点顺不过来,“我每天辛辛苦苦守在家洗衣做饭,累的背都驼了,就为了照顾孩子,现在你还说我要毁了他!”两人闹得不欢而散。

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这样的故事每天在很多家庭中都会发生。很多老人为了照看孙辈操心劳累,然而老人的溺爱却会给孩子造成一种不正确的引导,导致孩子无法分辨是非,做出一些不良行为。老人的好心未必能教育好孩子,反而可能办坏事,养成孩子骄纵的个性和缺乏独立性的过度依赖。

“隔代抚养”有弊更有利

不可否认,祖辈的教养存在着弊端,然而隔代抚养真的一无是处吗?

事实上,老人在某些方面更善于抚养孩子。祖辈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经验,能够更好的帮助孩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老人的温和、慈爱能够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和呵护。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对中小学和幼儿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祖辈教养的孩子学习勤奋、不怕困难、竞争性强,他们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和总体发展都比以父母为主要教养人家庭的孩子更加优秀。

其实不管是父母还是爷爷奶奶,他们抚养孩子都是为了共同的一点:为了孩子好。既然由于父母的工作、生活等原因,不得不进行隔代抚养,那么怎样更好的教育孩子才是更重要的。

首先,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父母和爷爷奶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多沟通,父母遇到问题多向祖辈请教,而祖辈也最好多学习新思想,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导孩子。当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出现矛盾时,更要加强聆听和理解,避免冲突。还有,祖辈在抚养孩子时应该用理智控制感情,分清溺爱和爱的界限,努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尤为重要的一点,父母不能将孩子教育上出的问题全部归于老人,父母也应承担一部分责任。老人抚养孩子很辛苦,也需要得到尊重和肯定。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作为父母,也应该多关注老人的心理状况,多与老人沟通,尽量消除分歧,互相包容理解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李曼)

(责编:孙静)

http://www.dxsbao.com/art/29962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环保在我心,环保宣传初见成效

通过我们一行人长达两个星期的努力,同学们节能低碳的意识初步形成,同学们对各项环保措施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今天的活动就是验收本次暑期环保科普之行的大检查,通过问卷的形式,了解…… 环保科普暑期实践团队 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查看全文 >>

“这里有话说”线上采访圆满结束

为了能够更好地调查民众对环境保护概念,以及对“碳达峰”“碳中和”等词语的了解程度,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环保科普暑期实践团队于7月26日展开了线上问卷调查的调研活动。调研问题主要以…… 环保科普暑期实践团队 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查看全文 >>

助力环境保护,你我在行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环境危机频繁出现,人类的生存正在面临严峻挑战,生物多样性在不断减少、冰川融化……为了缓解环境的危机,世界各国提…… 环保科普暑期实践团队 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查看全文 >>

把环保“袋”回家——环保袋设计绘画活动顺利完成

为了响应本次活动的主题:绿色出行,白色远离。环保你我,健康环境,理学院环保科普暑期实践团队机动组的全体成员于7月25日在理学院二楼开展了把环保“待遇”回家——环保袋设计绘画活动…… 环保科普暑期实践团队 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查看全文 >>

设计环保袋,绘画绿色图

今天上午由理学院志愿者策划、组织的“把环保‘袋’回家——环保袋设计绘画”活动在理学院圆满结束。通过这次的活动,我不仅在动手制作方面收获了很多,而且在活动中了解了环保袋对于环…… 环保科普暑期实践团队 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查看全文 >>

把环保“袋”回家

作为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环保科普暑期实践团队的成员,我们今天进行了环保袋的学习与制作。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二氧化碳问题严重,资源逐渐短缺,但是人们却依然铺张浪费,上超…… 环保科普暑期实践团队 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查看全文 >>

折纸活动,寓教于乐

古往今来,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在最近几百年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下,被过度消耗了太多。我们每天都在产生垃圾,而它们原本也是自然界中的资源,如今他们不仅被我们丢弃,还得支付一笔…… 环保科普暑期实践团队 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查看全文 >>

环保小发明作品展圆满完成

为了启发大家创新性的思维,并得到动手实践的机会,同时为了响应“环保”这一主题,环保科普团队于七月二十四日在墙壕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了本次环保小发明作品展活动。科普环保团队…… 环保科普暑期实践团队 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革命馆里话初心,奋斗路上正青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学雷锋系列活动三月的春风,带着温暖与希望,吹拂着大地,也吹响了传承雷锋精神的号角。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

“名郡植春筑福庭”——“美化环境,共享健康” 名郡社区卫生行动

为营造整洁、卫生、健康的社区生活环境,团支部组织团员们对名郡荷塘社区环境进行了清理。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

仁心续火承先志,碧波芳草筑安康: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为将健康知识和服务送到社区居民身边,2025年3月15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2023级志愿服务队第二小分…

清明追思,大爱永存 ——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举办清明节缅怀遗体捐献者活

为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倡导遗体捐献事业的社会价值,清明节前日,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在皖南医学院遗体…

郑州财经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秋实班”学员赴河南省团校参观学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

最新发布

助乡村发展,与时代同舟
2020年是节点,也是起点。岁月奔涌永不停歇,奋斗征程永远向前。全面小康,决胜一百年,助力乡村振兴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2020年8月5日,山东理工大学E夏逐梦社会实践团于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祝阿镇开展暑期实…
向日葵服务团队开展第六次活动总结会议
(通讯员李青丽)8月8日晚上,向日葵志愿服务团队全体成员在线上集合,召开线下家庭急救常识宣传活动的总结会议,对本次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汇报、总结与反思,此次会议由组长李青丽主持。晚上19时,团队全体…
抗疫青春担当,践行社会使命
酷暑难耐的夏季,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疫情防控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山东临沂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本着“助力基层,防疫抗疫”实践团前往各自所在地的有关部门进行了走访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共有7名志愿者构成…
【暑期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传媒学院“振兴之火”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张雅欣首次实践
为了了解新冠疫情影响下企业的复工复产现状、以及企业当前面临的困境,更好的指导企业的复工复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2020年8月8日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振兴之火”暑期实践队队员张雅欣于山东省济宁市…
永信班线上直播:以红色之名,与教育同行
2020年8月8日,洛阳师范学院永信班暑期社会实践队与蒲公英阳光支教队联合开展了“以红色之名,与教育同行”为主题的抖音线上直播活动。直播开始后,主持人为大家简单介绍了两支实践队伍-永信班暑期社会实践队…
调研从基层出发 看山东学子如何让普法进行到底
7月23日,这是山东理工大学“普法先锋”实践团来到台儿庄区第二天,经过前一天的修整以及对当地环境和普法状况的考察,山东理工大学“普法先锋”实践团已经根据台儿庄的现实情况制定出了一套初步不普法宣传和…
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20暑调“智行”实践队第四次会议圆满结束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创造的先进文化和精神财富,需要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在精准扶贫背景下传承红色文化,延续我国红色基因的同时,也能带动各地的经济发展。而红色旅游的发…
兰州学子探访家乡变化
2020年8月6日,金城环卫实践队前往兰州市西固区环境卫生管理局,向工作人员了解有关近年来兰州环境治理方面的问题。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与经济管理学院的杨夏颖、田盼、李辉参加了此…
手拉手实践队第四次授课活动成功开展
手拉手实践队第四次授课活动成功开展2020年8月8日,手拉手实践队第四次支教授课活动圆满结束。此次参加授课的支教老师为吴彤和陈嘉豪。在吴彤的课堂上,她为小朋友们带来了垃圾分类的讲解。吴彤表示:“我之所…
脱贫攻坚要讲求实际,追求长效
“贫困地区乡村普遍存在人才瓶颈,要在这方面做实功,求实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院长郑军委员认为,脱贫必须靠产业,而发展产业离不开人才支撑。破解乡村人才瓶颈,要在创新工作机制与管理体制上做文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