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不到洛阳,就不了解河洛文化,不了解中华文化,甚至可以说不了解中国!“河洛”是一个地域范畴,它是指黄河与洛河汇流形成的夹角地区,中心点在洛阳。“河洛”又不只是一个地域概念,更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人文概念。河洛文化,是以洛阳为中心的古代黄河与洛河交汇地区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的总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弘扬和传承河洛文化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河洛文化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一、河洛文化的产生
7000多年前,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洛阳的黄河边,画了一个圈。这位老人就是中国最早的文献中记载的创世神伏羲,他画的那个圈就是阴阳太极图,这个圈被称为“中华第一图”。伏羲画圈之处在河洛一带的洛汭。从洛汭到伊汭,是河出图洛出书之处,也是当年伏羲活动的重要区域之一。上下五千年,神韵河洛书。《周易·系辞上》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图”“洛书”凝结了古代先哲神秘的想象和超凡的智慧。伏羲当年在河图洛书的启示下,悟出了阴阳对立统一的宇宙观、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
伏羲的时代还没有洛阳,今天的洛阳在当时属于河洛一带的中心区,夏代有了“斟鄩”,商代有了“亳”,周武王伐纣后,把这里视为风水最好的地方,坚持要将国都建于此处,遂遣周公营洛,这才有了洛邑。周公在此制礼作乐,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思想基础。
河图洛书是河洛文化最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六七千年前,龙马身负河图跃出黄河,神龟背呈洛书浮出洛水。伏羲根据河图绘制八卦,大禹根据洛书治水。几千年来,人们把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易经联系在一起,朱熹更是把河图洛书置于易学著作卷首推崇。伏羲受河图启发创立八卦,易经又源于伏羲的八卦。河图洛书是中国古代文明最著名的传说,吸引了历代鸿儒皓首穷经、孜孜不倦地探究,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从而使得河图洛书成为贯通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桥梁,成为河洛文化的核心,被视为中华文明之源。其影响渗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二、河洛文化的内涵
河洛文化区域,是以洛阳、巩义为中心,西至潼关,东至开封,南至汝颍,北越过黄河至太行山,这是河洛的核心区,在这个核心区产生的文化就叫河洛文化。河洛文化是河洛地区所存在的一切社会现象,是河洛地区社会化的过程及其结果。实际上,河洛文化不仅限于河洛核心区范围内,在核心区域之外,受河洛文化直接影响的河南南部、北部、东部、西部,有一个河洛文化圈。河洛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流传于河南、山西、陕西各地。
河洛文化的具体内容:一是河洛地区物质文明如冶炼、酿造、纺织、造纸、养殖等技术的形成及流变。二是河洛地区精神文化的发扬及光大,如四大发明、数部史书的编纂、多部文学作品的流传、两大学术流派的诞生、三大宗教的传播等。三是河洛地区对中国历史起巨大推动作用的制度文化。四是对全国各地影响深远的河洛风俗。五是河洛地区彪炳史册的思想家和艺术家留下的优秀文化遗产。
河洛文化内容丰富复杂,其中有四个思想最为重要:阴阳五行思想是中国人的基本哲理,天人合一思想是认识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指导思想,中和中庸思想是正确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修身克己思想是国人修身养性的基本原则。此亦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四个基本思想。
三、河洛文化的特点
国都文化连绵不断是河洛文化的一大特征。“二十五史”中“洛阳”出现3063次,平均每8700字就出现一次,覆盖了二十五史的全部史籍。若加上别称斟鄩、西亳、洛邑、成周、东都、京洛、东京、洛京、中京、西京、西都、神都等,总计出现3549次。洛阳是中国建都时间最早、建都朝代最多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民族的圣地,世界文化圣城。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都在洛阳建都。
河洛文化与中原文明的亮点在于思想性。儒学起源于洛阳,周公在此制礼作乐,孔子入周问礼;道学诞生于洛阳,老子是公认的道学和道教的鼻祖;佛学首传于洛阳,白马寺为中国佛教的“释源”;玄学兴盛于洛阳,代表人物有何宴、王弼、嵇康、阮籍等;理学创立于洛阳,二程是最主要代表人物。五大学说学派对形成和决定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思想、信仰和品格,对中国人的社会、文化生活都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
根文化是河洛文化又一特点,且具有极强的发散性。河洛地区为文化寻根和姓氏寻根圣地:《中华姓氏大辞典》所列11969个姓氏中,有明确姓氏来源的4820个,其中起源于河洛地区的姓氏有1834个,占4820的38%。占汉族人口的90.11%的前120大姓(即13亿人中有11.7亿人姓这120个姓),源于河洛地区的姓氏有52个。其次,“洛阳”地名遍天下,我国有3个洛阳区县,8个洛阳乡镇,78个洛阳村,数百个洛阳名物。
四、在传承创新河洛文化中坚定文化自信
(一)加强和改进河洛文化传承创新工作,首要是举旗定向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因此,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自觉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于河洛文化研究应用和普及的全过程。
(二)把河洛文化放到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中,加强文明互鉴和文化交流。
传承与创新河洛文化,既要立足河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又要跳出河洛、放眼世界和未来,在交叉碰撞融合中创新思路。只有将新时代使命情怀和兼收并蓄、包容共通的世界胸怀纳入到新时代河洛文化研究之中,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智慧,巩固扩大文明互鉴与文化交流成果。只有将河洛文化研究上升到学术创新、高度文化自信、“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才能真正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贡献。眼下,仅仅在洛阳,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旅游节、世界古都论坛和打造“博物馆之都”等平台,就为我们提供了奋斗的目标、展示的良机。
(三)让河洛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道,成风化人、文化惠民。
“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问题意识,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呼唤。比如,可以积极将河洛文化中优秀传统的元素应用到重点民生实事中,使游园、廊道、文化活动中心和市民之家处处彰显河洛文化特色;可以在书香洛阳、河洛党建、举办文化旅游节会和赛事活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着力凸显河洛文化影响力。让河洛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道,成风化人、文化惠民;让河洛文化既有思想高度又能普及日常生活,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进程中,发挥独特的影响力。
诚如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所说:“河洛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只有解决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哪里来,才能更好地诠释中华民族去往何处。”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弘扬河洛文化。
参考文献
【1】杨晓光. 在传承创新河洛文化中坚定文化自信[N]. 洛阳日报,2018-08-17(011).
【2】王绣. 做好河洛文化的保护与传承[N]. 中国艺术报,2020-05-27(006).
http://www.dxsbao.com/art/3136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