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恨你,明明你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明明你是那么善良,明明你知道我不堪的过去还帮我保密,明明你一直帮我实现理想。可是我就是恨你。我恨你抢先实现了我的理想,我恨你优越的生活,我恨当初我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我也恨我自己的懦弱,我恨我自己运气不够才能不够,我恨我自己还没来得及成功就得了癌症。我把对我自己的恨一并给你,全部用来恨你。那么,在我死之前,杀了你,让你带着世人的骂名下地狱。在你死了之后,我再继续恨你。”
《恶意》是日本著名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的作品。故事很简单,死者是一位畅销书作家,而凶手是死者昔日的同窗好友。作为一部悬疑小说,这部作品没有错综复杂的人物情节,没有精心布置的犯罪现场,也没有出神入化的犯罪过程。而真正引人注目的是让人出乎意料的杀人动机。
韩寒在一本书中这样写:“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有时候最有用的不是甜美的上进,不是你喜欢他时为了他努力变得更好,而是你情深义重的人,对你藏不住的恶意。”
而正源于这种恨意,让凶手杀死了好友,并在其死后尽一切可能的让他身败名裂。作者通过对复杂人物抽丝剥茧的深刻描画,令人眼花缭乱,哑口无言。而也正因如此,《恶意》被媒体和读者列为东野圭吾的巅峰之作,与《白夜行》同享光辉与荣耀。这两部作品恰似两生花——《白夜行》中的爱情极度炽烈,令人粉身碎骨;而《恶意》中的怨恨则无比深沉,令人万劫不复。
阅读这本小说,越往后看,少的是几分接近真相时的恍然大悟,多的则是对人性阴暗面的了解。哈里波特小说中,魔法学校校长邓布利多说过这句话:人们总是更容易原谅别人做错的事,却很难原谅别人做对的事。如果回过头来再想,凶手的变态心理实则太正常不过,甚至还会让我们产生自己也可能会成为凶手的错觉,因为,谁没有过这种恶意? 这就是人性的阴暗面,这就是自我不良情绪无法正确发泄,长期压制而产生的恶魔,由嫉妒所产生的恶意。
只不过,面对这种恶魔,有的人能够控制,有的人不能控制;有的人在刻意地控制,有的人却在无限地放大。不控制的人,可能会产生的更多的嫉妒,严重到极限时会像野野口一样,攻击别人;控制的人,可能会产生更多的自卑,严重到极限时会加重抑郁,伤害自己。
2019年末和2020年初发生的事情注定于历史而言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让人看到了人性的黑暗可以有多可怕,也让人看到了人性的善良和希望的曙光。接二连三的医闹事件寒了医护人员的心,而一类有如陶勇医生的善良之人却点亮了暗夜的光。“我把光明捧在手中,照亮每个人的脸庞。”那首《心中的梦》一尘不染,如此温柔,如此清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于武汉爆发,无数医护人员不顾危险奋战在一线,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来自企业、全球华侨、其他国家的捐赠也纷纷温情送至武汉。大难跟前,有爱便能一往无前,隔离了病毒,但绝不会隔离爱。然而在这种疫情前,却有人昧着良心挣国难钱;有人隐瞒病情,故意到处跑,做超级传播者;甚至于有的政府官员也存在不作为现象:湖北政府对疫情的隐瞒不报、黄冈卫健委官员的一问三不知、李文亮医生遭到不公训诫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发出呼声“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我深切地热爱我们的国家,也相信我们的政府,我相信世间的一切不公终会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时候。
书中在结尾部分这样写:“我敢说,不论如何丑恶的偏见,它的产生绝对不是历史和地域的错。”愿存在偏见的人们和被人歧视的人们都能够以此句来自省,从恶意中全身而退,获得应有的智慧。
http://www.dxsbao.com/art/3149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