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功能主义之于教育成层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柴斯楚 张跃敏江 刘宇彤

(通讯员 柴斯楚 张跃敏江 刘宇彤)教育成层就是指社会成员由于教育程度存在差别,导致原有的阶层得到不断的再生与补充,从而出现新的阶层与阶层教育的过程。其实,我们从关于教育成层的简单定义就可以看出,教育成层这样的现象本就是倾向于变化的。因此,教育是有利于社会分层,进而有利于社会流动。这里的教育行为往往更偏向于学校教育。教育为什么会有利于社会分层,我认为主要在于一下几点:

首先我认为,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在社会中充当的是一个“调和器”的角色。学校是社会筛选的一个重要机构,学校教育提供了一个教育机会均等的途径,因而它应该是促成社会流动的重要手段,用来冲破阶级之间的藩篱与壁垒。功能主义对于从教育这一方面来实现社会公平是拥有了美好的寄望的。“知识改变命运”,我们从小便在接受这样的观念。著名社会学家韦伯也提出“教育可以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从而改变社会”。

其次,高等教育更是促进社会流动的一项有效手段,高等教育就是通过筛选机制,让拥有不同专业才能的人,去到社会上其合适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相当于一个“精英循环过程”。是一个以能力为导向的分配。社会地位较低的原生家庭通过高等教育获得较高社会地位的人比比皆是,这也是大家对于教育如此看中的一项重要原因。父母或许会倾尽所有来保全孩子拥有高质量的教育,因为其不仅仅表现为心智的提高,由此带来的外在效果,是财富的增多,地位的提升,这也是我们的“教育投资行为”。

第三,教育有利于社会分层,从有“考试”制度开始起,便存在了,这其中或许会存在反例。但不可否认的是,教育倾向于促进社会分层,从封建时期的科举制到现在建国以来的高考制度,“鲤鱼跃龙门”成为了一代又一代“寒门学子”们改变自己命运的最重要的途径。我认为教育存在的目的,就是因为人需要发展,我们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确实不可估计的,因此无论出生富有,贫穷,皆可以通过知识使自己得到心灵的充实,幻化为现实中的好处,就是阶级的提升。我并不否认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上层阶级为了保护自己的地位而让孩子接受到最好的教育从而产生“文化资本”现象,但是这不正是教育有利于社会分层的一个重要例证吗?他们害怕阶层不如自己的人接受到了教育以后会来“攻打自己的江山”,因而忙不迭期望通过更好的教育来“保全自己的江山”。同样,我认为这也只是事物发展的一个过程而已,正如真理中包含来谬误,事物在螺旋式的发展中偶尔会经历一些挫折一样,只是一个暂时的过程。教育终究具有促进社会流动的属性,总是这可能不是它的初衷,但是也被赋予了这样的意义。

教育可以促进社会分层,对个人而言,在于谋取职业的不断晋升,同时展现自己的个人价值,正如在《56UP》这部纪录片里的Nick的一生一样,他可以说是出生于偏远的农村家庭,可以说是一个平民甚至是有点低下的阶层,14岁起就开始就读于寄宿学校,并且在学校并没有得到非常好的对待,但是他凭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牛津大学的物理系,同时在28岁时移居美国,在维斯新康大学做核融合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是已经走向了知识分子的阶层,并且拥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我认为,他是通过教育,尤其是自己在牛津大学时期所接受的高等教育完成的自己人生的改变。这虽然只是一个个例,但是这样的例子是不计其数的,在西方的名人中有林肯,从鞋匠家庭的出身到美国总统,中国有陈景润,出身贫寒,却在数学上有巨大成就,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当然除了这些名人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普通人坚信教育是改变他们自身阶级,准确的说是提高他们自身阶级的一条重要的道路,从现在课外培训班的流行便可见一斑,而这其中,成功的案例更是数不胜数。

因此,我认为教育可以有利于社会分层,可以改变一个人自身的命运,绝不是一个伪命题。我们应该对教育充满信心,也对自身充满信心,通过教育,可以给自己营造一个更好的未来,特别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下,优质的教育资源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普及,通信更加的便利,我们将有更好的条件实现我们自己的理想,“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教育,是我们拥有的最好的礼物!

http://www.dxsbao.com/art/31578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医废焕能调研团前往威海市生态环境局开展实地调研

2025年1月27日,为调查了解威海市医疗废弃物处理及构建数字化医废智慧监管平台情况,山东大学(威海)医废焕能调研团成员邵佳坤前往威海市生态环境局开展实地调研,与该局相关负责人蒋珍珍…… 医废焕能调研团 山东大学(威海)查看全文 >>

山东大学学生访谈覃刚医生,聚焦医疗废弃物处理实践调研

2025年2月8日,山东大学医废焕能调研团前往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展开调研。此次访谈围绕医疗废弃物处理展开,旨在助力相关医废团队深入了解该领域实际情况,为社会实践调查积累详实资…… 医废焕能调研团 山东大学(威海)查看全文 >>

医废焕能调研团赴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开展调研活动

2025年1月25日,医废焕能调研团成员李心宁赴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展开深入调研,并对医院医疗废弃物处理现状进行详细了解。在此次调研中,调研团成员采访了总务科工作人员邢文静,以…… 医废焕能调研团 山东大学(威海)查看全文 >>

医废焕能调研团访谈基层卫生院医废处理人员

1月23日4时30分,医废焕能调研团成员张祖悦前往山东省滨州市北海经济开发区马山子镇中心卫生院,就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弃物处理状况及数字化治理平台应用影响,对该院医废处理人员张英晨展…… 医废焕能调研团 山东大学(威海)查看全文 >>

医废焕能调研团实地探访了解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废弃输液袋、输液瓶处

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废弃输液袋、输液瓶处理情况2025年1月22日上午,山东大学医废焕能社会实践调研团队的调研人员段钰访问了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与总务科档案管理负责人孙静就医…… 医废焕能调研团 山东大学(威海)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医废焕能调研团前往威海市生态环境局开展实地调研

2025年1月27日,为调查了解威海市医疗废弃物处理及构建数字化医废智慧监管平台情况,山东大学(威海)医废焕能调研团成员邵佳…

山东大学学生访谈覃刚医生,聚焦医疗废弃物处理实践调研

2025年2月8日,山东大学医废焕能调研团前往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展开调研。此次访谈围绕医疗废弃物处理展开,旨在助力相关…

点亮文明之光:铜陵市社会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点亮文明之光:铜陵市社会文明实践活动纪实在当今社会,文明是推动社会进步、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力量。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

福赠春联祈平安,墨香四溢迎新春

中国青年网菏泽1月26日电(通讯员孟琳)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民俗风情,在春节等传统节日有着…

情暖新春,爱心相伴:春节慰问老人活动纪实

情暖新春,爱心相伴:春节慰问老人活动纪实春节,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情感与团圆期盼的传统节日,是家人相聚、共享天伦的…

最新发布

暑期实践 | 拒绝野味,和谐自然——野生动物养殖新政策颁布下的落实情况与民众的意识和行为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对贩卖、滥食野生动物或是致病隐患的讨论引发各界关注,全面禁食野生动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虽然新冠的病原还未有定论,但食用“野味”的隐患已毋庸置疑,对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都有极…
学习习总书记回信系列活动——“习殷切嘱托、获前行动力”
日前,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的12名预备党员、发展对象以及积极分子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围绕“习总书记回信我学习”为核心,共同开展了“习殷切嘱托、获前行动力”的主题社会实践。团队围绕习总书…
规划学历提升,助力复工复产--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朱小敏暑期社会实践故事
规划学历提升,助力复工复产--经济管理学院朱小敏暑期社会实践故事2020年7月10日,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朱小敏入职深圳市盐田区华智教育培训学校,成为一名学历规划师,在实践中运用理解所学专业知识,也…
“共享农庄实践调研分队”探索共享农庄扶贫助农模式
2020年8月21日,由来自海南大学旅游学院、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多名学生组成的“共享农庄实践调研分队”,从全国各地汇集琼岛,来到海南省临高县华雨共享农庄,以走访、参观、访谈等…
探访孔子故里有感
踏着七月的尾巴,伴着阵阵的微风,我们前往了孔子故里曲阜,探访先圣的遗迹,感受浓厚的儒家思想和当地厚重的文化底蕴。本次社会实践是我的人生中不可多得的经历之一,让我增长了许多见识,给我带来了诸多感…
探访孔子故里有感
踏着七月的尾巴,伴着阵阵的微风,我们前往了孔子故里曲阜,探访先圣的遗迹,感受浓厚的儒家思想和当地厚重的文化底蕴。本次社会实践是我的人生中不可多得的经历之一,让我增长了许多见识,给我带来了诸多感…
寻访“疫”线之声,歌颂抗疫英雄
大连理工大学赴贵州省贵阳市寻访“疫”线之声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24日,8月3日、9日前往贵州省贵阳市各区域的抗疫一线医院、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寻访了众多在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与志愿者,聆听”疫“…
扶贫先扶智,奋斗在路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且要求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目前我国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关键时期,为了深入了解海南当地乡村的脱贫扶贫现状,2020年8月2…
湖南师范大学17级教育班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核心力量”主题班会
(通讯员柴斯楚张跃敏江刘宇彤)在新型冠状病毒的大背景下,17教育班开展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核心力量”的主题班会,进一步厘清爱国主义的内涵,表达了对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的关爱,同时积极践行自己的爱…
【实践感言 计控学院 李子明】 社会实践感言
受2020年的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多个国家开始封闭,居民在家隔离,流动人员因此大量减少,人类的活动强度也大幅降低。在这段时间里,大自然依靠自我调节能力和恢复能力,降低了部分污染程度。但这并不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