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柴斯楚 张跃敏江 刘敏怡)《学记》是中国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在这其中,也包含了充分的教育评价思想。就其涉及到的评价主体而言,主要是学生与教师。
学生评价的主要核心由在于教育目标,如“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在于考察学生经过了相应年限的学习,是否已经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或者距离既定目标还要多大的差距。学生的评价内容,不仅包括知识的学习即智育,同时还包括德育,要求他们习惯集体生活,亲近敬重老师等等。可见,智育与德育并重这个理念自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同时,从其评价性质而言,这样的评价是循序渐进的,具有发展性。教育目标的变化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也在发生相应的改变,如在文中关于“小成”与“大成”的论述便说明了这一点,
同样,在教学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教师,也应该尤其相应的评价标准与评价体系。对于教师,其评价的内容也具有多样性。首先是要求教师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教学,方便学生的学习与理解。同时,还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语言的艺术。再者,教师不仅要拥有教育艺术,还要拥有教育智慧,能够推陈出新,不断创新,根据不同的教育情景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
这样的教育评价思想,即使在现在的教育情景中,也具有可以借鉴的独特意义。比如将对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集中在教育目标的达成这一观点上,便形成了“考试”这种最便捷的考察教育效果的方法,在当今的教育改革中,教育评价被赋予了更多诊断性的特征,而不是一味的强调其选拔功能,我认为这是对教育评价一次良好的改革,可以让教育评价不显得那么功利化。同时,在进行教育评价时,越来越重视形成性评价在这其中产生的作用,这样可以增加教育评价的有效性与公平性。德育与智育并重的评价内容催生了三维目标的形成,教育目标应该随着年龄的变化而有所调整,这也体现在我们的课程标准中。
而在对于教师方面,也催生出了“评教”的体系,每个学期对任课老师进行教学评价,可以有效的帮助教师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
“评价”是一个很具有功利性质的词汇,但是“教育”与“功利”却很违和,如何使评价更好的发挥其作用,而不是沦为一种工具,我国的教育改革在这里面进行了许多努力,这也是我们应当一直追寻的问题。
http://www.dxsbao.com/art/3163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