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柴斯楚 张跃敏江 刘敏怡)
6.第五讲
从这一讲开始,已经进入到了对知识的一个考察,虽然在前几讲中知识也有被提及,进行了一些讨论,但是从这一讲开始,才算被真正的剥离出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考察,即对大学教育实用性的考察。这一讲的主要论点,正如标题所写,知识是它自身的目的,即我们追求真理追求知识,不是为了获得许多外在的利益,获得了真理与知识,本身就是一件有极大益处的事情。在这一讲中,作者突出了博雅教育与博雅知识这两个概念。
作者认为,博雅教育和博雅追求就是心智的操练,理性的操练和思考的操练。而博雅知识是一门属于绅士的知识,当它被理性赋予自己的形式时,就变成了相应的科学或者哲学,同时,他也区分了实用性知识与基督教知识的受众,认为实用性知识引向的是世俗的对象,而基督教知识引向的则是永恒的对象,认为光靠哲学,是无法传播美德的,正如博雅知识并不能使人在道德上变得更好,从而得出结论,博雅知识培养的是心智而非美德。
美德与知识是不同的,让我想到了智育与德育两者之间的差别。我认为心智这一次更多的在于“智”的成分,它是需要锻炼,需要培养的,这不仅仅包括客观的知识与真理,同时还有探寻问题的方式等,是一种智慧,而美德,是需要我们从内心去感化的。其实,知识是它自身的目的,在我们看来早已熟知。特别是现在,知识被赋予了太多功利化的色彩,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已经很少考虑知识本身能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了。更多的,是在获取知识之后,可以获得的诸如金钱、社会地位等的益处。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读到一段这样的论述,我认为是可以让我们深思的,自己学习知识的初心,感受那种在学习到新知识以后的单纯的快乐。
7.第六讲
这一讲主要是从学习的角度来考察知识。作者的中心观点在于,知识纯粹的流动与叠加不属于博雅教育,而真正心智的磨砺,指的是具备能够洞察事物之间关系及它们与整体关系的能力。我们在获取知识时,只有经过我们自己的消化与加工才能让知识为己所用,不然他们始终都是外物,可以任意流动、叠加。同时,作者还特别提倡自我教育,认为能够独立自学是一项值得称赞的能力,因为只有经过了自己的学习与思考,知识才能“活”起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我们很早便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在大学的学习中更是如此。老师的引导作用跟中小学比较起来是相对减弱的,而且我们又有充足的空余时间,因此自学便显得尤为重要。思考是对一个人头脑最好的训练,因而从学习的角度看待知识的话,知识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发挥它的功用。
http://www.dxsbao.com/art/3163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