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红与黑》这篇小说,我对于主人公于连的感情是复杂的,我震撼于他敢于反抗的精神,又痛心于他的遭遇,我看懂他的矛盾与痛苦,这也让我有很多想法。
于连形象的典型意义在于通过他反抗——妥协——反抗的道路,揭示了复辟王朝时期平民阶级与贵族阶级的严重对立,反映了小资产阶级与知识分子对自由、平等的渴望,对封建制度的不满,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的价值标准在他们身上所引起的矛盾冲突。作品在于连悲剧命运的背景上真实地反映出法国复辟王朝时期的广阔社会画面,照见了反动统治阶级的丑恶卑污,深刻地揭示了这一时期法国历史的本质特征。《红与黑》中写于连对三个典型环境(维里业的唯利是图、贝藏松神学院的宗教专制、巴黎贵族社会的阴谋与伪善)的感受与反应,决定命运关键时刻的内心冲突和思想变化,具体入微引人入胜。从心理活动的折光镜上,我们看到了于连的勇敢与怯懦、骄傲与自卑、狂热与郁闷,看到了罪恶的现实如何扭曲他的人格以及他在伪善的道路上经受的矛盾与痛苦。于连从启蒙学者和拿破仑那里获得追求平等的观念,激发了他小资产阶级公民的积极性,正是这种观念和积极性支配着他的一切心理活动。于连悲剧性的奋斗史清楚地说明了,不合理的存在是造成他全部心理反应和行为行动方式的根本原因。高尔基谈得好:于连·索雷尔是十九世纪欧洲文学中一系列反叛资本主义社会的英雄人物的“始祖”。同样,我们也可以说,《红与黑》是十九世纪欧洲文学中的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
从我个人的角度看,是喜欢于连这个文学形象的,虽然对他来说:爱情是手段,飞黄腾达、社会成功是目的;然而于连毕竟是善良的,他不能在爱情中始终藏着心计,反而极易动真情。在狱中,他真诚地对待情人,对待朋友,甚至对待敌人。因为他彻底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光荣的,是不道德的,他开始为自己的行为后悔。入狱后的于连,是大彻大悟的,此刻他具有了“少数幸福人”的基本品质,恢复了真正的自我。其实,入狱后他完全可以有机会逃离监狱,完全可以成为玛蒂尔德侯爵的女婿。但他却放弃,走上了“自杀”的道路。在狱中,他真正感受到了幸福。可以说,于连的“成功”并没有给他带来幸福,反而是他的失败促使他走上幸福之路。正如他所认为的那样:“在狼的社会里,他也必须把自己变成狼,然后去和他们相咬。”如果我们指责他,那么在指责的同时,应更多地去指责他所身处的那个黑暗的社会环境和虚伪的社会道德观念。
祝愿所有不甘于因出身卑微而被命定、不甘于被命运铁枷困锁的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也许时光让你白发苍苍,但此心不变,即是永远少年。
http://www.dxsbao.com/art/31655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