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曾这样赞誉李太白的诗文。李白的诗歌浪漫而又大气,壮美兼有清新,细读李白诗,只觉眼前景象浑然天成,一幅幅画卷铺展开来。当读过李修文的《羞于说话之时》,所有场景如走马灯一幕一幕上演,在李修文的字里行间,少了几分磅礴,多了一丝静谧,所有的出现都有有条不紊,和着缓慢的旋律。
一片山河素裹,一野寂静无声。全文在一片寂静庄严中开场,使初翻纸页的浮躁的心随冰凉静谧的雪而安宁。通览全文,作者细腻的文风如涓涓细流,淌过读者的心海,又如略带花香的微风,拂去周身的疲惫。李修文被誉为“中国的村上春树”,文风清淡中隐藏妖冶,浓浓的古典情结里亦有浓浓的异域风情。玉门关外的海市蜃楼、圣彼得堡的芭蕾舞、夕阳下的梵唱、香港电影里的欢愉。一文之中,千色尽收。
对于李修文来说,写作是快乐的。少年出书、作文比赛获奖、新书好评如潮,多年积累的写作经历让李修文有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成熟。丰富的人生阅历与深厚的读书经验也使李修文思考得更为深入。宋帆说:“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留心观察过世间百态,李修文不断寻找羞于说话的原因。在《羞于说话之时》一文中,作者认为,面对众人直视的紧张,与周遭环境的格格不入,这些都应当归类为害怕,而面对自然万物时的敬佩与震撼也算不得是真正的害羞, “世界何其大,我们何其小”,立于天地间所引发的人生思考,恰是害羞的原因。夕阳下聆听梵音佛语,心灵在圣洁之际蜷缩,奇境使人羞涩。害羞之物值得供奉,梵高、卡夫卡、马利克,害羞使其超越本我,迸发新的力量。
反思美景与现实种种,作者立于天地间,直面生死之伤。羔羊被屠宰,凄凉哀嚎。与其说是羞于说话,不如说是在此景里沉默。直面生灵的屠杀,作者沉默无言,自然有其法则,在这些法则面前,万物都是“无能”的。汶川地震使人间变地狱,置身现场,面对争吵与愤怒,作者选择小心翼翼去守护人性的美好。关掉所有不和谐的声音,让一切归于安静。变喋喋不休为沉默不语,在沉默中积蓄力量。世间有光,它存在于天上降下的灾难和地上横生的屈辱之间。我们不能出声,怕打扰了这丝微光,我们沉默无言,呵护珍惜这点希望。
我们何其小,暴露在世间万象前,就算寻常的场景也使我们羞于说话,纵内心汹涌澎湃,却无足以语言描述。越去刻意想,便越觉内心慌乱,像一只蝴蝶在体内振翅,抖出所有紧张不安和惶恐无措。世界何其大,再精妙的语言都不能抗衡世界之诡谲。生死之前,我们不得不羞于说话,世界使我沉默,我又如何放言?唯侧耳倾听,以心感知,沉默面对世界,蕴藉一份欲与天地抗衡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art/3168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