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宅”怡情,大“宅”伤身
为了缓解压力, 一部分年轻人喜欢在闲暇时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人际交往, 在自己独处的世界里放松自己, 通过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来追求纯粹而简单的快乐。移动互联网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也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娱乐方式, “宅”也就成为了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很多人认为“宅”的生活方式既不影响学习和工作,又能放松心情、释放压力,不失为一种值得被尊重的生活态度。从这个角度看,“肥宅文化”对青年群体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高压的快节奏生活里,“宅文化’注重身心的自我调节,主张追求人本身的快乐。
然而,在青少年里有些人把“宅”过度的进行。很多处在青春期的少年少女们,放假的时候就每天把自己关在小小的房间里,面对着一块小小的屏幕,度过完整的一天。每天在互联网中自由冲浪,把自己限制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只在小小的对话框里通过一行行字符去进行交流,除了吃饭上厕所其他时间就是躲在自己的房间,甚至很少与父母交流。
这种过度“宅”的现象在大学校园里也和普遍,大学校园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没课的时候宅在宿舍,也有甚者为了“宅”而逃课,在宿舍无外乎睡觉、上网。他们除了睡觉电脑几乎都开着聊天、打游戏、看电影…久而久之,过度宅就会给我们带来身体和心理的多重伤害。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选择这种过度的“宅生活”是心理防御机制中的退缩在起作用,是为了逃避现实世界中的压力和失败,在虚拟世界中寻找胜利带来的满足和成就感,这种行为可能由于在社会中受挫或人际关系失调而引发的,同时也是社会性衰退的表现。很多“宅人”将 “自闭”作为自我保护的手段,逃避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宅”起来,用物理距离阻挡他人,独自生活。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孤独会削弱人体免疫系统,使人体血压上升,压力增大,还有造成抑郁症的危险。的确,“宅人”通过互联网在虚拟的世界中生活,会出现从虚拟空间无法回归社 会现实的心理问题,长期“宅”下去,会有转入 抑郁情绪或抑郁症的倾向,所以,对青少年过度的宅现象还是小视不得。
http://www.dxsbao.com/art/3172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