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目送
——-读《目送》有感
《目送》是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的一本散文集,很久之前就听闻其大名了,当时虽不曾细读,但早已被书中那或是隽永华美的语句所打动:“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此花颜色便一时明白起来”,亦或是那富有哲理的“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又亦或是那饱含深情不舍的“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是一场生命的目送,这是一本生命笔记,在疫情期间,我们遭受了太多“生死别离”,于我们“局外人”而言,那些离去的人们或许只是报纸上不断更新的数据,但是于他们而言这一个个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家庭,是一个个曾经和我们一样充满着欢声笑语的家庭。于是带着对人生的体悟与对生命缅怀,我又一次翻开了这本充满着温度的生命笔记。
《目送》一共有七十四篇散文,全书写有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儿子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同行,全文饱含对亲情的绵延不舍,对生命的逝去的失落与放手,极具感情,感人至深。接下来我就选取其中几篇来与大家分享下我的感受。
一、“目送”。“目送”这篇文章与书名同名,这也应该是全书流传最广的一篇,提到目送,我们脑海中很自然而然地便会浮现出一个个背影,那或是送你上大学后,父母蹒跚离去的背影,又或是友人离去在机场登机时的背影。小的时候读朱自清老先生的《背影》,读不出其中滋味,觉得他的描绘甚是平淡,又为何多年被人们称赞,寒假回家,看到许久未见印象中高大伟岸的父亲鬓角间竟然多了几丝白发,才一时明白,有些文章需要经过岁月才能读懂,如今又读到龙应台目送中那“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一时百感交集,不是不必追,而是没法追,不能追,追不到啊!这一切一切的无奈与不舍的复杂情感被作者揉碎、咀嚼,咽下肚中最终化为三个字“不必追”,一时眼泪在眼眶里打转,都说上了年纪的人眼窝浅,为何我一个二十出头的大学生眼窝也如此浅呢?
人来到世间,天然要经历两种身份,父母的子女,子女的父母。于是乎,我们站在人生的道路上目送着父母的老去,目送着子女的离去。当我们还是懵懵懂懂的孩子时,是父母拉着我们的手教会我们走路,教会我们爱与成长,不管我们多么任性,甚至指着他们的鼻子骂着幼稚的话,他们也不会弃我们不顾,每当我们在外面犯错了、受挫了,父母也总会陪在我们身边为我们遮风挡雨,让我们的世界充盈着温暖。长大后,我们将继续传递这份爱给我们的子女身上,目送着父母的离去,有一天也被子女目送,生命就是在这目送与被目送中不断延续。
二、“回家”。“回家”一文是写兄弟几人带年老的母亲返乡的故事,一路上母亲的惊恐不安,像极了年幼的我们,只是这回角色对换,令人唏嘘不已。母亲年纪大了,很多事记不清了,但是她仍然记得回“家”,那个“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政编码、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在那个时光的笼罩里,年幼的孩子正在追逐笑闹、厨房里正传来煎鱼的滋滋香气、丈夫正从她身后捂着她的双眼要她猜是谁……可惜岁月最是无情,母亲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啊,那段美好的回忆永远停留在母亲的脑海里,可是那段时光再也回不去。读到这我不禁想起了我的母亲,平日里总是多与她拌嘴吵架,有时无意中还说一些可能伤害她的话,一时愧疚之情不禁涌上心头。“子欲养而亲不待”如今才品出古人说出这话时内心的无奈凄凉。我心中暗自想以后一定要多陪陪母亲,不与她拌嘴斗气,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我想她一定不知道我在电脑前敲下的这些话,如果她知道一定会很开心。
对我们来说,家,在变,从前是有父母的地方就是家,后来是有孩子的地方就是家。目送,也在变,先是目送父母,父母渐行渐远的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然后是孩子渐行渐远的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一前一后的背影,一前一后的目送就是人的一生了。愿我们在大好青春年华珍惜身边人,绽放出生命的光彩。
三、“山路”。 这篇文里,作者选了两个背景来做对比。一个是五万人拥挤的露天剧场,那里举行着一场晚会,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一个是住着前行者沈君山的加护病房,那里空空荡荡,只有各种维持病人生命特征的机器在嘀嘀作响,寂寞冷清。是在讽刺么,不是的。这样的对比只会让看的人心中涌起一阵酸楚。似是怕读者可怜这位“才子”,作者在最后还为他作了解释,也像在安慰我们“他心里也明白,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舞台下的人看舞台上的人,觉得他们光鲜亮丽,风光无限,心有羡慕,或许会想着“如果自己是他们该有多好啊,名声、地位、财富、权利”然而下面的人永远只看得到上面的人风光的表面,他们看不到他们成功背后所付出的汗水。文中蔡琴说了一句令人动容的话“你们知道的是我的歌,你们不知道的是我的人生,而我的人生对你们并不重要。”明星们的憔悴苦累没有人可懂,除了他们自己。有些路身边的人可以陪着一路前行,但有些路,真的只能一个人走。 小时候很天真,交到朋友总会开心地说,我们要一辈子在一起噢。那时的心情是那么美丽。是啊,我们相信我们可以在一起一辈子。直到长大了才发现,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亲密的朋友也有离开的时候,就连最亲密的家人都不一定能时时在身边,更何况朋友呢。中学时不管做什么总会成群活动,最少都要两个人。吃饭、学习、逛街,甚至上厕所都要一起。于是我们习惯了身边总有人陪着。到了大学,一切都不一样了。因为老师或是活动不同,大家经常是一个人活动,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去课室,一个人回宿舍。那时候才知道,原来没有谁可以陪在自己身边一辈子,身边的人在变换着,这些走了,那些又来了。他们终将成为生命中的过客。所以我们要学会面对孤独,因为孤独才是人生的主旨,才是生命中最本质的姿态。每个人的人生仿佛都是在走一条山路,每个位置都只能容下一个人,你看着前面的人踽踽独行,后面的人看着你踽踽独行,却无法并行。
很有幸,能在假期再一次品读龙应台《目送》,一部好的作品就像是一壶佳酿,随着岁月的沉淀,你每越是品味,这味道越是醇厚,龙应台常说她是逃民,是一个无根的人,不系之舟。这种漂泊的流离感、不安全感时刻流淌在她的血管里,如影随形。然而无根之人,最在意的、最放不下的、最流连忘返的,就是这种她时刻在企求、在挽留的记忆,与童年、成长、父母相关的记忆,翻开《目送》,品读着她的回忆,感受着她对生命的体悟,心灵受到洗涤。
2020年注定是难忘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发生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事,正所谓灾难面前才更能感受生命的美好与伟大。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各种救治、防控力量和资源源源不断向一线聚集。全国优势科研力量集中攻关,来自全国各地的4万多名医护人员,携带精良医疗设备,火速驰援武汉,重点医疗物资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拨,集中送到抗击疫情第一线。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从公共场所到居民小区,全国动员、全民参战。面对国家如此积极果断的作为,我们作为国人又怎能不感到自豪呢。逝者已逝,生者奋进!龙应台目送着父母的老去,子女的成长,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同样也目送着一个旧时代的离去,但与她不同的是,我们正迎来一个崭新面貌的中国,她正飞速向我们奔来!
http://www.dxsbao.com/art/3193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