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感受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题记
“当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文化的精神就会枯萎。”而为何文化会变得滑稽,波兹曼认为是因为电视的产生使文化形式发生了改变(当然,现在的互联网媒体已然取代了电视所原有的作用。)。在没读书之前,我一直以为他所说“娱乐至死”的“娱乐”,是指娱乐活动或者娱乐形式。现在才发现,他更多的是在说主流思维的娱乐化。当主流思维泛娱乐化时,则意味着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已然娱乐化。而被娱乐的文化为何是令人叹息的,原因有二。
其一在于新文化形式的变化迫使人们的习惯改变。在娱乐业文化中,图像的地位就相当于过去印刷品中文字的地位。而电视最大的长处是它让具体的形象进入我们的心里,而不是让抽象的概念留在我们脑中,可见图像在电视中发挥的影响要远远超于文字所带来的力量,也因此当两者同时存在时,图像的力量足以压倒文字并使人的思考短路。所以夸张些可以说,图像剥夺了我们通过思考来加工处理文字的过程。这样的结果就是,会让我们总是先入为主地判断和界定一件未知的事情,不加思索。而这又与文化的意义相悖,因为文化的意义在于它能够表现事物的主题。若是一个事物早已被划定好,那么文化的意义也就无从谈起了。
并且,电视会把人们的时间拆解得零碎,同时把信息拆分得琐碎,使人们形成了短暂集中、短暂记忆的习惯。当时间变得支离破碎,当注意力被割裂,群体的思维就会变得散乱无序。若是一种文化既使人丧失了思考的能力又增添了短效的习惯,那么其就无法再培育出一个充满智慧的群体了。
其二在于新文化目的的改变迫使输出文化者改变策略。在我看来,“娱乐”的目的在于营利,所以任何被娱乐化的东西最终都会被改造为一种“商品”。而为了拥有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对于商品的要求就会变成其内容必须要简单易懂。因此,当文化被娱乐则代表着信息被转化为商品。那么作为商品的输出方,创作者和信息传递者将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包装”上,而不再是考虑内容是否深刻抑或观点是否深远。
但是让更多的人了解一种文化,难道是一件坏事吗?
也许是的。如果有这样一种文化,可以跨越阶层、年龄和学识的差异而求以共存,那么就证明这种文化不需要被思考,只需要被观看。这样的文化需要的是掌声,而非反思。努力避开阐述的文化,会因为丢失深入阐述的内容而不再能够引发思考,其只会用来消磨时光,如此也就丧失了教育的意义,偏离了我们了解文化的初衷。因此,被包装的新闻不再是新闻,被包装的信息不再是信息,被包装的文化也不再是文化,它们统统变成了同一种形式的戏耍。
我很是赞同“阅读是这个忙碌、流动、公开的社会的必然产物。”这句话。因为不论是从前的电视还是当今的互联网,它们都无法提供阅读所能够为我们带来的裨益。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遗忘症患者遍布的焦虑时代之中,我们似乎知道过去24小时里发生的任何事情,但对过去60个世纪或60年里发生的事情却知之甚少。原因就在于我们不再情愿去用时间来交换思考的空间了。公众对话本应严肃而理性,而现在却随意又充满戾气。固然,不同的媒介发挥的作用不同,但是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运用文化来发展媒介,而非去思索如何用媒介来控制文化。我们都不希望丧失历史的视角,都不希望丢弃交流的意义,因为我们都不希望自己变成千千万万附庸者之一。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应当愿意为文字和阅读争回一些时间。
“无法察觉谎言的社会是没有自由的。”——后记
http://www.dxsbao.com/art/32395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