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看过关于霍金先生的一段采访。他说世界上最让人感动的是遥远的相似性。
想想觉得是这样。尽管最聪明的智者也没有办法给出确切答案,但一想到在漫长的生命长河中,在无往不在的困境中,我们曾思考过同一个问题,总是让人温暖的。
其实很多人问过我,感觉你看过很多书:最喜欢的一本书、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最推荐去看的一本书,是哪一本?
面对这个问题,我常常会看着他们的眼睛,尽力看清楚问出这个问题的人需要怎样的答案,适合说出哪一本书。但是,我其实是答不上来这个问题的。不仅仅是因为我知道的不过沧海一粟、我所说的不过举一漏万,更多的是因为没有这样“持续之最”的一本书。
就像是在一片空旷的场地,这本书带给我一捧水,那本书给我下了一场雨,那天我看到什么,生出了一片洼,这天我记住了什么,带来了一朵浪。后来,这片空地上就连成了一条浩荡的川,慢慢的,这条川就不仅仅只收获别人的水滴,她也可以翻滚出一朵浪花,灌溉别人的空地,有进有出,川流不息。
所以我答不上来这条川的源头,她现在浑然一体,没有哪一滴水滴是最重要的,但是,缺了任何一滴水她都不再是她。我能记得的,是它们融入我时,我的会心一笑。
换句话说,我只能说它们让某一个阶段的我产生了一定的相似感,让我感到花时间思考这些,书写这些,是值得的。
所以那就和大家分享一些曾经的小水滴和由它想到的。
1
在这个你看我我看你的社会里,所谓的正确不过就是与他人相似而已。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林奕含
这是最近一段时间看的书中的一句。印象深刻,其实我们做一件事、做出一个选择,更多时候不是有了依据再去做的,而是在做出之后,来找寻那些能支撑我们选择的论据。这时,我们认为正确的东西,那不过就是它刚好满足了我们的需要,成为了我们的论据罢了。推广看来,我们觉得符合自己的,喜欢的,好的,也大概是因为它们其中包含着那部分与自我的相似。想通这一点,大概就更能包容那些异己的声音出现了吧,至少当时的我是那么想的,也这么做了。
2
现实赤裸裸地摆在那儿:我无意志、无志向、无章法、无金钱、无拼写,迈不过大学那道坎。这么说吧,光阴荏苒,将来要谋什么出路,我毫无头绪。又过了很久,我才意识到,这种挫败感也有用处,无论今生来世,对作家而言,凡事皆有用。
——《活着为了讲述》加西亚·马尔克斯
这段话是在高考后的那个暑假在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书里看到的,之前也看过他的《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觉得他是那种作品格局大气的作家,哇,就会觉得这人好厉害,但是看他的《活着为了讲述》,就是记述他自己的故事,他的文学之路,他的道路抉择的艰辛,最后他还是坚持了他的写作,“如果您觉得不写也能活,那就别写。”
其实当时对我触动很大,高考完成绩也没有平时好,自己容易把自己陷入一种自我否定的怪圈,怀疑我是不是真的干了很多没用的事情,后来看见一个如此有成就的作家坐在我身边跟我说,你看,我也曾如此经历过。我确实安心了一些,现在对我来说,无用也是一种用处,在一些地方发挥着他们的作用。
3
“房是招牌地是累,攒下银钱是催命鬼。”比如当某一个财东被土匪抢劫了财宝又砍掉了脑袋的消息传开,所有听到这消息的男人和女人就会慨叹着吟颂出圣人的这句话来。人们用自家的亲身经历或是耳闻目睹的许多银钱催命的事例反覆论证圣人的圣言,却没有一个人能真正身体力行。凡人们兴味十足甚至幸灾乐祸一番之后,很快就置自己刚刚说过的血淋淋的事实例于脑后,又拼命去劳作去挣钱去迎接催命的鬼去了,在可能多买一亩土地再添一座房屋的机运到来的时候绝不错失良机。凡人们绝对信服圣人的圣言而又不真心实意实行,这并不是圣人的悲剧,而是凡人永远成不了圣人的缘故。
——陈忠实《白鹿原》
这段话高三我在看的时候,也想到了好多,这种共鸣大概就在于我永远知道那些好好学习的道理,但是仍然会允许自己偶尔分心。学渣们绝对信服学霸的方法而又不真心实意实行,这并不是学霸的悲剧,而是学渣永远成不了学霸的缘故。
4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老子
处处柔和淡然的人,他们像水一样,心平气和,看似佛系却也有积极,看似温柔却也有坚守。这是我想展示的姿态。
我知道我说的这些可能也会让一些人产生一些遥远的相似性,那我就没有白说。
我与那本书的故事就是我与那条川流的故事,它存在着,我们之间的故事就没有干涸的那一天。
http://www.dxsbao.com/art/32978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