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华夏,泽中建都,中之初,在于河南。周二上午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之下来到了河南博物院。去观赏和了解文物的魅力。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正在我看的入迷的时候,耳边突然传来一阵阵悠扬的歌声,这歌声伴随着琴瑟争鸣让我沉醉,仿佛一阵漩涡将我卷进其中。“不对劲。我不是在观看文物吗,怎么会有歌声?咦,周围的人都哪去了,怎么就剩下我一个人了,箫箫呢倩倩呢,我的室友都去哪了?”原来热热闹闹的博物院突然只剩下我一人了,现的空荡荡的,歌声依旧在我耳边徘徊,为了弄清楚是谁在唱歌,人都去哪里了,我顺着歌声传来的方向走去……
“嘻嘻,你看,她进来了”
“真的是她呀”
“她好高呀”
“嘘,别说话,小心被她发现了”
我的耳边传来了一阵阵窃窃私语的声音。“可是周围又没有什么人,难道…”突然我觉得眼前的文物有些不对劲,“刚刚那个小俑人是不是动了一下?”我靠近了一些,看着眼前这群做工精巧的乐俑,“难道是我想多了吗?”。
“你好呀!”
“啊,谁,谁在说话!”我哆哆嗦嗦的问到。
“嘿嘿,是我们釉陶乐俑”
“啊,真的是你们,你们可以说话吗?”
“当然了,我们可是乐者”
“别忘了我们,还有我们,我们是灰陶百戏俑,我们是舞者呢。”旁边的一群小人争着说。
“你们都是汉代的文物吗?”我呆呆的问到。
“当然了,我们釉陶乐俑群是公元前221~公元前581年的西汉文物”整个俑群中有体型最高大的那个俑人说到。他两手平伸,上身着绿白 色宽袖紧身短衣,下着褐色长裙,面部表情认真而凝重,应该是乐队指挥者。
“我们可是河南济源泗涧沟西汉墓葬出土的哦。一共七个人,你看后排着3人为乐队,就是头梳椎髻,脸上涂的白白的,身上穿着红色深衣,跪坐在地上的那三个人。他们吹奏的乐器可是埙、排萧呢。可厉害了,刚刚你听到的音乐可是他们吹奏的呢。还有我们前排的二人就是头戴冠,身着红色深衣的,别看他们体型较小,刚刚的歌可是我们一起唱的,好听吧。”向我解释的那个俑人在最左侧,跪地而坐,他双手击打着节拍,也是身着红衣,笑的十分灿烂。
听了他们的讲解我知道了他们这组陶俑为我们研究汉代音乐发展提供了重要信息。我十分敬佩,也什么羡慕他们历经了千年的历程,见证了帝国霸业。他们说他们每一个文物都有自己的灵魂,都是可以交流的,如果我想了解的更多的话可以和那些文物聊聊天,他们是十分期待的。听了之后,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去了解其他文物的故事。
向他们告别之后,我来到了第三展厅——西周时期,见到了“匍”雁形铜盂,这是西周酒器。有一个圆雕铜人,站在雁尾上。双手抱住器盖上的环形钮,双脚之间有横梁,与雁尾上浮雕牛头饰顶端的环钮相衔接。这个铜人发型为竖髻,高绾于头顶,发丝细密而整齐,面庞消瘦,五官清秀,上身赤裸,下身着十褶裙,腰束饰有连续菱形纹饰的革带,脚穿浅筒靴,看起来十分气派。他告诉我这个酒器于1988年出土于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整器通高25.2厘米,流至尾长31.8厘米,体宽17.2厘米,口径14.3厘米,重3550克,容量2125毫升。“匍” 雁形铜盂器身为雁形,圆形器口开在背部中央,口外敞,斜方唇,高领内束,腹腔呈圆角长方形扁体状。雁颈曲而上扬,昂首前视,双目圆睁,扁嘴微张,自然形成委流。雁尾部有一个卷身上扬的龙首形錾手,扁腹下附有四柱形足。器口上有子口器盖,盖略向上隆起,中部设一上粗下细的捉手为盖钮,捉手内饰蜷曲鸟纹,盖缘饰有不分尾的长鸟纹,这个纹于小铜人相连,整器造型精巧端庄,美伦美奂。他还说“匍”雁铜盂盖内有铭文5行44字,大意为:在四月戊申这天,应国使者匍到了氏这个地方。邢公派司史兒赠送给匍鹿皮、铜。匍特地铸了这件铜盂以作纪念,祈求能长久地使用下去。通过这件文物,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西周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帮交互访的礼节。还印记了《礼记》中“下大夫相见于雁”的记载。
再次告别之后。我又去拜访了其他文物。了解了他们的历史和构造。这让我十分钦佩古人的铸造能力和仰慕他们的文化。从前觉得十分枯燥的历史也变得十分有趣。原来是我从未真正了解过他们。
“嘿,阿星,原来你在这儿呀!你跑哪儿去了,我们找了你好久。”不知过了多久,周围的人又多了起来。我的室友也出现了。“快点儿,老师要集合拍照啦!”我的室友呼唤到。不知不觉中一上午已经过去了。“哦,来了,来了”我向她们跑去。回头看了一眼这些文物,“再见啦!下次我一定要把你们全部了解到。”我在心中默念。
这岂止是一次远古的声音,更是一次跨越千年的对话。
http://www.dxsbao.com/art/3326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