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我们一起去参观了河南博物馆,在哪里,我们仿佛亲眼见证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风云变换,看到了历史风流人物的谈笑风生,领略了中华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回来之后,我仍沉浸在当时的震撼之中,久久不能忘怀。
“喂,你怎么了?突然睡着了。”有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我睁开眼,看见一只兽角,它仿佛来自一只牛或者是其他什么有角动物,黑黢黢的,里面好似还装了一些浑浊的半固体,散发着酒香。“你看,我摘的果子烂了,但好像更好吃了,地吃了它就睡着了,哈哈哈!”一个皮肤黝黑的男人坐在我旁边的石头上,有些得意,他把兽角递到我面前,原来是果子发酵后形成的酒糟,怪不得有酒香。我打量着他手中乘酒的酒器,那只黑色的兽角,我知道,在这样人类生产力几乎为零的环境下,兽类的骨头和角便是最好的酒器了。
我闭上眼,再睁开是,看见是一个宴会,尊贵的王高坐台上,群臣依次坐在台下,大王举起手中乘酒的爵,群臣应和,一时间推杯换盏,好不热闹。只见那桌子上摆放的有青铜做的觥、爵、觚等,还有陶制的盏和漆制的杯。是了,到了夏商周时期,我国的酒器种类已经很丰富了,这一时期酒器的器型多样,主要有觚、尊、罍、卣等,制作材料也比较多。
当我眼前的景象变换成秦汉时期,此时,酒具正处于一个变革时期,青铜器已逐渐被漆器所取代,而壶、卮、杯、勺等基本上都是漆器。我看见温顺的侍女将壶中温好的酒倒入始皇帝高举的酒尊中,有人起身饮尽青铜制成的角中的酒,恭祝始皇帝一统六国。我看着桌子上青铜材质的爵、觥,银制的杯盏,玉制的酒盅,再一次感叹制造技术的进步。画面一转,我又看到三两公子席地而坐,一人手执漆制的挹酒的勺,从放在地上的矮而胖的青铜酒器中舀了一勺酒,缓缓倒进面前玉制的酒盏中。
“嗣宗,叔夜在同你说话,你怎的也不回答?”有人将我摇醒,这人年纪稍长、气质出众,我有些不明所以,只见对面之人虽相貌堂堂却不修边幅,手执一盏瓷制的酒杯,笑到:“难道嗣宗也觉得我新得的瓷盏要胜过子期的银杯吗?”“非也非也,嗣宗只是醉了酒,明明是伯伦的金杯与玉盏更胜一筹。”我听他们争论,仔细观察桌子上的酒器,有入手生温玉质清透的酒盏,花纹繁密,精致可爱的银杯,厚重大气,不落窠臼的石杯,金光闪闪,小巧玲珑的金杯……我不知如何回答他们的问题,只好端起面前的酒杯一饮而尽,迷迷糊糊中,我好像是醉了,我竟看见了盛唐。
我看见,我看见意气风发的玄宗皇帝坐在龙椅上,揽着贵妃,看着高台之下的我们。“陛下,宴会开始了,这李翰林怎的还不来?”一内监手执玉壶,将醇香的美酒斟入玄宗面前的精美的瓷杯中,谄媚笑到。玄宗如何回答,我无暇去听,我看着高台之下的官员们觥筹交错,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他们手中的瓷制的酒器,桌上图案精美的酒樽。唐代的酒壶由茶壶演变而来,多为执柄带流嘴壶,壶是用来贮酒的,用它取回酒来还得倒入樽中加温。在唐代酒器中,出现了较过去更多的金、银制作的酒杯、酒壶。我走近了观察,那瓷制的酒壶上鲜艳的色彩,精美的图案又一次将我震撼,我折服于唐三彩的浓烈而不加修饰的美,也沉浸于盛唐的繁华。
到了宋元至明清时期,瓷酒器已经完美普及,我看见的主要器形有经瓶、梅瓶、执壶、温碗、高足杯、压手杯等,金、银、玉酒器光彩不减,器形主要是饮酒器和注酒器,如杯、盏和执壶。明代常用的酒器,主要有樽、壶、瓶、盅、杯、盏等,每一类按大小、纹饰、颜色、绘画等又分为几十到上百个品种。明代也是我国瓷质酒器发展的最高峰,至明代中叶还出现了“景泰蓝”工艺。清代的陶瓷酒器在色彩上,较前代的三彩、五彩更有发展。当时的金银玉质酒器,从工艺、制式和品种、数量上远超前代。我一路走一路看,各种器型,各种色彩的酒器令我应接不暇,我仿若是醉了,可我明明没有喝酒。
当我再次睁开眼睛,我依然坐在返程的车上,可刚才的种种,依然在我脑中挥之不去。是了,这次河南博物馆之旅,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各朝各代的酒器,令我震撼最多的就是无论朝代如何更迭,中国的酒文化不曾中断,这是一种礼仪,也是一种传承。
http://www.dxsbao.com/art/33348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