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生物多样性,共建和谐生态园
和谐美好的生存环境是我们每个人所喜爱和向往的,但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当初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放在现代似乎已遥不可及。在那些看得见的村庄里,草屋野菊、青山翠水在功利之心的开发下,承载着超负荷的客流量;而在那些看不见的地方,人们提起山岗、小溪、池塘、鱼、鸭、鹅……美景只停留在了若隐若现的记忆里。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给予每一个地球人停下来思考的时间:人与自然怎样才能实现和谐共生?
自人类诞生开始,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也开始存在。从渔猎社会的服从,农业社会的顺从,到工业社会的征服,再到信息社会的和谐共生。人类经历了几千年的探索,才寻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但任何的尝试失败都是有代价的,人类工业时代对于大自然的破坏,到如今已达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生态问题日益严重,且日益威胁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命。据数据统计在过去的十年里已有四百多种物种已灭绝,而目前正有约100万种动植物物种濒临灭绝的威胁,且物种灭绝的速度已提高了1000倍。而每每听到这些可怕的数字人类总会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言论来掩盖自身的错误,殊不知失去这些美妙的生命,其实就是埋葬自己、埋葬后代的未来。
每个生命个体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健康平稳的生态系统离不开每个物种,人类应当维护生物多样性,与自然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万物的存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物质基础;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工业原料等都有赖于多种生物的存在,只有维护生物多样性,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丰富多彩,全民小康的奋斗目标才更有劲儿。同时,多种多样的生物在维护全球碳氧平衡、降解污染物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和谐美妙的自然更是一切文学美术、音乐、科技创造的灵感来源。人类通过观察植物创造了锯子,通过研究动物发明了雷达,古代劳动者更是通过感知天气创造了“中国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对于人类来说百利而无一害。任何一个物种一旦灭绝,便永远不可能再生,人类也将永远丧失这些宝贵的资源。因此,敬畏所有生命,维护物种多种性,才是我们当下最应该做的。
阳光明媚,漫游在笔直平坦的柏油路上,放眼四周,灰色的二层小楼代替了青砖瓦砾,它们如同哨兵似的挺立,整齐独立,个儿比个儿的气派。阳光即使奋力也透不过这墙面,于是便也无法温暖这可怜的几棵月季花。可怜的不止有这月季花,更可怜的还有那村南边儿的石板桥,以及那桥下的水。石板桥早已看不出是个桥了,只见得是一座又一座小“山”。我记得刚上初中时跟哥哥一块儿把我家没人养的小鱼放桥下的小溪里去了,这会儿如果一切都没变,兴许那鱼也子孙满堂了吧。可怜呀,它早已被叫做塑料袋的神秘物品活活勒死,或者是那红褐色的水毒死的,再或者……难不成是那农药?故土早已不是以前的故土,人心也不是以前的人心了。欲望正充斥这人们的理性认识,过度的砍伐,肆意的开采,无节制的排放废水、废气,渐渐地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各种极端天气频发,地震,海啸,泥石流等频频发生。
还记得电影《流浪地球》开头的旁白吗?“起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就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变得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澳洲大火、印巴水灾、美国流感病毒、蝗虫事件、中国新冠肺炎疫情……一个个血的事实摆在眼前,人类必须认识到全球性的灾难已降临。2019年12月2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已向人类强调并警告称:“世界为遏制全球气候变暖所做的努力还远远不够,,不可逆的气候转变已不再遥不可及,它就在我们眼前,且威胁我们生存。”不可否认的是,近几年世界各国均已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极力挽留地球现状,各国签署《巴黎协定》,积极遵守环保公约,不断为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我国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过去的几年里果断采取措施,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开展绿色工程等成就卓越,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人的大国的责任与担当。然而,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道路还很长、责任仍还很重,需要我们全民齐心协力,共同行动。作为公民的我们,应积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践行低碳出行、循环利用,拒绝购买和食用野味,不饲养野生动物,将保护生物多样性化的意识化为实际行动。
未来,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风景,这边独好!
http://www.dxsbao.com/art/33365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