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阿q正传有感
最近在现代文学的课堂上学到了文学巨匠鲁迅,于是这几天读了鲁迅的呐喊其中的一篇中型小说阿q正传,一方面可以增加自己的阅读量,一方面还可以让我多了解鲁迅,以便更好地理解课堂上的内容。
呐喊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而后这本书对国内国外文化交流冲击与发展也有不可磨灭的功劳
在我看来这篇小说属于悲喜剧,里面的人物描写和情节叙述有许多诙谐幽默的成分,但一张张读下来,令我觉得压抑,以及对主人公阿q的悲惨结局的无奈,这是真实的,真实的令人无可奈何,
阿Q是文中的主人公,姓名不详,以做短工谋生。他的特点之一是,他总能在精神上获胜。被王胡,“假洋鬼子”打,也只是心里默念儿子打老子,强行自我安慰,而在如今我们眼里看来,也只不过是自欺欺人,逃避问题的另一种说辞。而对于当时旧社会下的妇女,阿q又是摆出一副高人一等的姿态,欺侮小尼姑和吴妈,便觉得此时的自己又是高人一等的模样。后面在他得知革命党进村,一到举人和村里人都怕他们,便有些向往参加革命,希望他眼中的革命可以让他出人头地,然而阿Q却一直没弄懂革命。在阿q的梦境中,他梦到了一群身穿白衣孝服的将军前来邀请他加入革命,意思是造反,在他的梦境中,仿佛革命就是造反,就是反清复明,对于革命,他始终不知道真正的涵义,他只知道此刻的自己备受尊重,是可以坐在王座上欺负那些曾经欺负过自己的人,也用着类似的手段抢走赵家财产。可美梦终究是梦,对于阿q来说,这便是他所向往的革命,而后直到他被抓、被杀,在众人的围观中,一片唏嘘后,小说完。
在这篇小说中,深刻地表现了封建文化窒息下形成的中国国民的劣根性,阿Q则是这种国民性弱点的集中表现,而恰恰在阿q身上也不乏有其他人物的影子,这些影子缩聚成的鲜明人物—阿q
在我看来,到如今,我们生活中不乏有阿q的影子,比如他那所谓的精神胜利法其实有时候我们也会这样如此,在我看来适当的心里自我安慰并没有错,可怕的是被蒙蔽了心和大脑,无法正确地认识自己。也不乏有那些围观阿q被枪毙的围观群众,始终是抱着看的心态,与我无关的思想,一步步麻痹大脑,将可悲的事情化作一场热闹,唏嘘一叹后再去寻找下一场热闹。
http://www.dxsbao.com/art/33372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