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一本采访实录,从独特的角度为我们再现了青年习近平扎根陕北黄土高原,七年来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情同手足、血肉相连、鱼水交融的青春面貌。通过访谈生动描绘了青年习近平树立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和植根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
从那些第三人口中听到的那段让人难以忘怀的过去,仿佛经历了一番我从不曾体会过的人生,其中的时空落差,生活矛盾,思想冲击,确实都是现在的我无法想象的艰苦。但其实想来,总书记他究竟做了什么伟大的事呢,好像也没有,他做到的,不过是不断学习,苦干实干,坚定信仰,不忘初心。

青年时期习近平
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总书记脚踏实地的坚持和孜孜不倦的学习。那时候,整个社会文化生活匮乏,黄土高原闭塞而荒凉,待在屋里就是昏暗的窑洞,出门就是漫山遍野的黄土,习近平在辛苦劳动之余读书,也是一种充实自己、让自己不至于荒废时光的好办法。人的一生充满各种偶然性,这可能就是我们常说的“命运”。但是,人内在的意志力,对精神世界的积极追求,又蕴含着改变人生的很大必然性。青年时期所养成的学习精神和良好学习方法,以及通过学习所养成的思维能力,则可以伴随人的一生,对之后各个阶段依然起着作用、发挥着影响。

(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反观我们现在当下的青年人,大多都缺少总书记当时脚踏实地的韧劲,多了一丝浮躁。我们不再花大量的时间阅读,我们接受着碎片化的信息,又有太多的东西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我们焦虑而迷茫。日新月异的现在,我们比任何时代都更需要在精神上多给自己一些沉淀,沉下心深刻地阅读学习,从而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明白时代和国家需要怎样的人,并不忘初心坚定向前。我们永远不能小看阅读和学习对一个人精神的影响。
http://www.dxsbao.com/art/3416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与济南救助管理站妇女、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主任陈晓黎面对面 在妇女、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我们见到了陈晓黎主任。今年是她在济南市救助管理站工作的第二十二个年头,被问及二十二年……
陈志茹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我们的工作其实就是为生活无着的人们提供一个温馨的家。” ——题记 有一帮人,他们默默无闻,无论严寒还是酷暑,都能看到他们开着救助车行驶在街道上。他们是救……
伊鹏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写在前面 七月末八月初,带上行李箱和一颗好奇的心,我们来到淄博市救助站,在这里开始了我们的社会实践。从一开始对救助站并不了解,到去汽车站做社会实践调研时的半知半解,再……
陈璐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生命从这里开始变得幸运 从前的我笃定这个社会是冷漠的。每个人都应该独立的生活,做好自己。亲情,爱情,友情,这些情感无非都是个人生活的点缀。但救助站的生活却和我所想的完……
谷丰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心得感悟 初入救助站 2018年7月18日,考完最后一门试,心里放下了考试的压力,剩下的只是等待着社会实践的到来,后来得知自己要在第二批去往救助站时,内心稍微有些失望。 不……
孙家伟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由于有很多受助人员精神不太正常,所以当被告知实践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是要保证自身的安全时,我内心的恐惧加深了,也意识到此次实践的难度和重要性。 第一天来到妇女儿童科,只见……
郑天娇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现在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横行霸道的时代。在这短短的一周时间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感受到……
董自豪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有会听到有人抱怨国家社会制度的不公,总有人会对社会福利制度不满,而我这个暑假就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了在淄博救助站的社会实践活动。 ----题记 初入救助站,温暖在心间 7月……
许小雪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